第705章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端王从来不问自己家的钱从哪里来,只要能进入王府的钱库,就是他的。
  他也从来不会问昨夜侍寝的女人来自哪里,什么身份,只要好看就行。
  事实上,给端王赵佶送钱要比蔡京想象的更加容易。十万贯的金银送入了端王府之后,赵佶顿时有种活过来的通透。
  至于谁送的,重要吗?
  应该是个好心人。
  不过,在端王府府库充盈之后没几天,发生了一件让人生气的事。端王府出家贼了,家贼不偷金银,却偷了如今市价一百贯都卖不掉的两个琉璃盏。
  原本,端王也没当回事,仅仅报案了事。他更不担心琉璃盏暴露了他偷盗的行径,毕竟如今市面上的琉璃盏,仅仅开封府,上千个都恐怕不止。可让他没料到的是,就因为这次失窃,他摊上大事了。
  琉璃盏虽说不至于烂大街,但手里被套住的卖主一个个眼珠子都发绿,想要将手中的货脱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琉璃盏这玩意肯定有人在后头做庄家。
  买上几个赏玩的也就罢了,最多损失一两千贯。
  可真要是想着囤积起来,想要卖高价的,看着市面上一天比一天低的价格,恨不得将后面的庄家杀了才好。可后来情况急转直下,当有人发现,兵统局竟然名下有个玻璃工坊,做出的器皿就是琉璃盏的时候,顿时都傻眼了。
  李逵之所以不怕得罪这些权贵。主要是有本事,权势滔天的大人物,谁玩琉璃盏啊!
  至于没本事的窝囊废,得罪了又如何?爷们就是抢了你的钱,能奈我何?更何况,主持这一切的是蔡京。而蔡京发财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传地沸沸扬扬。
  人赃俱获的端王府奴仆被关押在开封府大牢里。
  有人还嘲笑端王赵佶家的奴仆一点眼力都没有,竟然还会偷家里的琉璃盏。难道端王府就没有一点值钱的珍宝吗?
  堂堂端王府怎么可能没有宝物。有,而且还不少,皇帝赵煦赏赐给弟弟赵佶的不少皇家器物,别说买家了,就算是债主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这些发卖了,好让端王可以还债。
  这可是御赐之物,赵佶卖最多是向皇帝认个错,毕竟他们是兄弟。但是其他人别说买了,就是家里头有都不能有,只要被查出来私藏御赐之物,就是大罪。万一赵佶这个不要脸的转手将御赐之物抵债,背过身就去开封府告状,谁吃得消?
  再说琉璃盏。
  本来这不过是端王府内的一场闹剧,可是当赃物被开封府掌管库房的小吏看出了端倪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赵佶私藏的琉璃盏,竟然和驸马都尉的琉璃盏是一炉烧造的。
  这不是李逵故意留下证据,而是最先的这批琉璃盏,因为配料,材料,甚至工艺的不完善,总有那这样那样的缺点。尤其是材料,颜色黄中带黑,颜色发沉,每一个坩埚出的玻璃材料都不一样,很容易分辨批次。和后来市面上流通的琉璃盏的材质截然不同。
  而且王诜家琉璃盏,也留在开封府。
  当初报案之后,王诜就将其中一个琉璃盏作为查案的证据,留在了开封府。后来……忘记拿回来了。
  再后来,王诜不要了。
  他丢不起这个人,如今琉璃盏只卖百十来贯一个,他还好意思为了一百来贯的破玩意,开鉴宝晚宴?
  小吏将端王府的琉璃盏贴上了纸条之后,准备入库,却发现边上还有个琉璃盏。上面的记录是驸马都尉王诜家的琉璃盏。
  对比材质之后,发现,因该是同一批的器皿。
  这个推断让他一路通报给了推官,推官报告了府尹。最后端王被开封府请去了。
  开封府府尹邹铎也不敢刁难赵佶,干脆他做了个东道,将王诜和赵佶一起请来,然后将双方的琉璃盏放在一起,他也不说话关起门来让两位自己看着办。
  反正肉拦在锅里,都是皇亲国戚,没有解不开的结。
  这下子,赵佶尴尬了。
  他这辈子第一次做贼,还是偷了亦师亦友的姑父,要是传出去,名声就更臭了。
  王诜也尴尬,他害了一把赵佶,但是不彻底,心里虚着呢?怕被赵佶看出了由头,干脆将面前的琉璃盏往前一推:“端王既然喜欢,就留着玩吧?”
  说完,驸马都尉起身就离开了开封府。
  而端王赵佶坐在官舍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良久站起来怒不可遏的将桌上的琉璃盏拿起来,猛然摔在地上,负气而去。
  按理说,这件事也该结束了。
  但端王赵佶和驸马都尉王诜,都是京城里出名的人物,他们关系决裂的小道消息,还是能引起不少人注意的。
  随后,被有心人琢磨出味道来,王驸马是冤大头,这是京城公认的事实,人品绝对可以保证。当年苏轼被陷害关押在乌台的时候,没有任何干系的王诜,却挺身而出,承认了他和苏轼是同党的身份。可惜,王诜不不过是外戚,朝堂上根本就没人听他的。不仅没有帮上忙,还把自己给陷进去了。
  就凭借这份过往,李逵也不能将王诜往死里害吧?
  所以,王诜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角色。加上王诜这些年挥霍了不少钱财,维护表面上驸马府的风光,已经颇为不易。至于让他欺负一下晚辈赵佶,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因为他知道,赵佶这厮不是什么好鸟。
  赵佶的人品早就在他欠钱不还的劣迹之下,不复存在。而这一摔,却摔出了一场官司。有人认定赵佶是和兵统局的蔡京一伙儿的,要不然,为何原本在王驸马手里琉璃盏才三千贯一个,被赵佶偷了两个之后,却一路疯涨?
  这等古怪的事情,要是没有个合理的解释,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
  但要是指着赵佶的鼻子,破口大骂,天下又没有几个人敢。即便是被琉璃盏蒙蔽了心,打量囤积的权贵,也不敢真的不将端王当王爷看。
  这日,端王去了后宫见皇帝,出宫前顺便给向太后请安。
  却意外的被宫中女官阻拦,对方脸色不愉道:“太后说了,端王不见!以后端王也不要来了。”
  “还请姐姐告知,小王到底哪里做的不好,还回去改?”
  “没有……端王以后还是好自为之吧!”说完女官转身离开。
  赵佶吃惊的看着对方不近人情的样子,心说:自己哪里得罪她了?可仔细琢磨,又想不到什么地方让对方生气。再说了,他来见向太后,要是太后答应见他,女官哪里敢阻拦?
  所以,根子还是处在了向太后这里。
  说起来,赵佶绝对是个聪明人,但是聪明没用对地方。他猜测到了可能让太后不高兴了,最关键的应该是向太后的两个兄弟。要不然,宫里头也没人会乱嚼舌根子,说他的坏话,根本就没用。他和皇位八竿子打不着,这辈子也不可能做皇帝。加上生母陈氏早就死了,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陷害他有何意义?
  长的又好看,还会说话,谁会不喜欢他?
  除非向太后的两个兄弟闹妖。
  不得不说,还让他给猜到了,向太后厌恶端王,确实和她家的两个兄弟有关。向家也不是什么豪富之家,底蕴也不足。当初身为宰相的向敏中还和人争过好友的儿媳妇,原因就是对方是寡妇,而且还有钱。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可见,向家人对钱财看得很重。而向氏兄弟也陷入了这场琉璃致富的漩涡之中。
  和李逵与蔡京不同,他们没挣着钱,还亏了将近二十多万贯。
  这是一笔巨款,两兄弟都快将家底掏空了,才置办下如此多的琉璃盏。倒不是他们蠢,而是琉璃盏在降价的时候,他们联合其他几家权贵,想着将所有的琉璃盏都买下来,接手庄家的生意,搞一把大的。但没料到,等他们的资金耗尽之后,市面上的琉璃盏丝毫没有少,反而更多了。
  价格也急转直下,跌破了天际。
  向太后被自家兄弟哭诉,自然心情不好。但更心情更坏的原因是,端王竟然和他的死对头李逵搅和在了一起。
  这如何能忍?
  别说今日不见,向太后这辈子都不会再见端王赵佶。
  骑马准备回王府。一路上,赵佶脸上阴沉,显然心情很不好。突然,从天上掉落了一片烂菜叶准确的落在了他的紫金冠上,赵佶脑袋一歪,拿在手里,臭哄哄的恶心的不行,赵佶怒气顿时冲天而起,立马在街头怒骂:“那个不要命的敢偷袭本王?”
  刚喊完,突然见两边铺子楼上的窗户都打开了,烂菜叶,臭鸡蛋雨点般的落下,赵佶和他的护卫仿佛瞬间淹没在了无数的攻击之下。
  虽然狼狈,却不见受伤。
  可赵佶也慌了,喊着护卫急忙落荒而逃。
  等到赵佶跑没影了,楼上的众人才收手,躬身侍立在两个和赵佶差不多打扮的贵人身后。此二人正是向氏兄弟,向宗回和向宗良。
  他们去向太后跟前哭诉,那是想要拿回损失的钱财。
  可是面对李逵,他们没有这胆子。只能让太后施加压力。可是向太后对李逵的恐惧,并并不比他们少多少。
  二十多万贯呐,这口气不出,如何顺得了?
  最后,只能在赵佶身上找回点利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