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而自从李治上台之后,宰相的品级就在不断的被压低,权利也在不断的被分化,到了如今,宰相想要专权是不可能的了。
而李治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给李显铺路,新君继位很容易受到老臣制约,但是又不能没有辅佐的老臣,尤其是李显年纪并不大,他当太子也没多久,李治只能尽量减少辅佐之臣的权柄。
朝臣对于李治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李治最擅长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他十分有耐心的一点一点的将朝廷打造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或许距离他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他显然是看不到了。
而李治安排玩这些之后,又开始想要找突厥的麻烦了,突厥的余党还在边境那里游荡,若他依照驾崩只怕对方不肯过这个机会的。
而这个时候突厥仿佛跟李治心有灵犀一样,也直接动手了。
永隆三年十二月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等招合残众,据黑沙城,入寇并州北境。
永隆四年三月庚寅,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围单于都护府。夏四月绥州部白铁余据城平县反,命将军程务挺将兵讨之。五月庚寅,突厥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师出朝那山掩击之,为贼所败,遂寇岚州。
突厥的军事行动十分迅速,他们甚至联合了别的部落,在这一连串的攻势之下,李治果断命令娄师德为主将,将军阎怀旦为副,讨伐阿史那骨笃禄。在下完这个命令之后,李治仿佛是觉得没有把握,又命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招讨总管材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
李治的政治动作越来越多,他似乎越来越急,李显和李治的书信来往越加频繁,李显还趁机给三郎求了个名字。
李治看了之后顺手就写了重义儿子,李重义,李显捏着信纸默念了一下这个名字,不算很难听,最主要的是有了天皇赐名,这个孩子在东宫的生活似乎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李治仿佛是被李显提醒了一样又想起了自己的六儿子,后来据说李治又去看了李贤,不知道李贤是不是跟李治说了什么,反正李治在见过李贤之后不久就病了,病的十分严重,原本很精神的一个老头,变的十分憔悴,稀疏花白的头发,蜡黄的脸色,脸上的褶皱也更加明显了一点。
这些年来李治常病,大家已经算是习惯了,然而这一次似乎病的尤其凶险,远在长安的李显都被召唤到了东都,李显心里咯噔了一声,一路轻车从简,用最快的速度到了洛阳。
而到洛阳之后,李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皇太子监国,并且宰相以下不得谒见。李显之前已经是监国太子,只不过这一次似乎责任更重了一些,因为李治并不会继续督促他了。
十二月己酉,李治下诏改永隆四年为弘道元年,而之所以这样似乎是太史局那边给出来的意思,说是这样多少能够延长李治的寿命。
李显当时就想继续去祭祀祈福,却被李治拦住了,李治不想死,然而他不想让儿子付出更多的代价了,更何况,他的身体……就算真的活下来了也不过就是苟延残喘。
改元之后,自然是大赦天下,宣读赦书的时候李治本来想要亲自登上则天门楼在百姓面前露面,只可惜他现在的身体连马都上不了了,只能将百姓召到殿前面见。
李显看着李治颤巍巍的问着:“百姓们高兴吗?”
心里一酸连忙说道:“大赦天下,百姓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李治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只可惜,我命不久矣,若是天地神祗若能延我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李显低下头擦了擦眼泪,在李治病倒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要回到长安,只是他的身体根本无法经受住长途跋涉,奉御们不敢冒险,武后也劝说李治不要回去,所以将李显召到了身边。
典礼结束之后,李治将李显留下来轻声说道:“我本欲回长安,却不能行,我去后你灵前继位,殡七日之后,迅速返回长安,懂吗?”
李显的眼泪终于是忍不住:“阿爹,您不会有事的。”
李治微微一笑:“人总有一死,我只担心……洛阳乃是非之地,你不得久留,让卫尉护你速回长安才是正理。”
李治这样坚持除了洛阳武后的人太多之外,还有一个政治意义,长安毕竟是都城,政治象征不一样,李显可以在洛阳继位,但是继位大典却一定要在长安举办。
李显含泪点了点头,在李治睡着了之后,回到东宫果断供起了老子的画像,并且十分虔诚的祈祷。在这一刻,不管李治是不是他亲爹,他都不希望李治去世。
只可惜,这一次他的祈祷似乎一点用都没有,三天之后,当李显正在和宰相们一同处理政事的时候,就看到李治身边的常侍嚎啕而来,进门就伏地哽咽道:“殿下,天皇……驾崩了。”
而与此同时,丧钟也响了起来。
弘道元年十二月,帝崩于真观殿,时年五十七。
第155章 155
李治去世的当晚就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洛阳城内外瞬间变成了一片洁白的世界,城内城外恸哭声声,而这个时候的李显却仿佛整个人都不在此间,浑浑噩噩的跪在那里,直到现在他都不敢相信李治居然真的就这么死了。
他一直知道李治的身体不太好,只是李治身体不好的事情大家都十分清楚,李治以前也病危过,最后也一样度过了难关,本来他以为这一次也是一样的,然而……难道是因为他的祈祷不够虔诚吗?
李显倒是想要为李治多伤心一会,然而现实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皇帝驾崩之后,最主要的大概就是遗诏了,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听宣:“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李显瞬间从满心的哀伤之中清醒过来,他低头跪在地上想了半天都觉得,这份遗诏有可疑的地方,李治的意思李显是十分知道的。李治一直知道武后野心勃勃,他生前压制着武后,不可能在死后还给武后这么大的权柄,李显当时就判断出了这份遗诏肯定是被动过。
说实在的李治的死实在是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也或者他从本质上来讲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如果是李贤的话,可能早就防备着武后在遗诏上动手脚了,而他却没有想到!
李显接了遗诏之后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整个人仿佛都麻木了一样,心里却有些悲哀,皇家就是这样,李治尸骨未寒,武后就开始算计着怎么得到更大的权利,他现在特别想要问问武后,是不是真的爱过李治?
不过想也知道对于武后而言,爱情大概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天子殡七日,这七日大概是弘道元年最冷的日子了,李显只觉得穿再多的衣服地龙烧的再暖都没有用,他仿佛是光着身子被扔到了冰天雪地里面。
只是哪怕这样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李治的谥号庙号都要商议,不同于后世对李治的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个时候从上到下都对李治是持肯定态度的。
李治在位的这三十五年,扩充长安版图,大力发展经济,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有记载的,李显有的时候也感慨,如果不是出了武则天这么一个逆天的女人,或许李治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能更高一些。
到最后跟历史上一样群臣上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李治的一个时代过去了,但是新的时代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到最后李治会写那样一道遗诏,大家都在怀疑,却都没有证据,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显本应从东宫搬入贞观殿,但是李治却发现宫内除了东宫和贞观殿,乾元殿,其他地方都被武后掌控了起来。
李显并没有慌乱,乱也没用,之前李治在的时候在后宫的掌控上就不如武后,到了他能够掌控贞观殿和东宫已经不容易了。
李显从来没想过跟武后比拼这种控制力,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的遗诏。李治不可能不防备武后,武后能够这么顺利拿到遗诏并且篡改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只是贞观殿内,乾元殿内,李显都没有发现有遗诏的踪影。
而他的这一连串动作虽然隐蔽多少还是惊动到了武后,李治去后,武后的势力比李显大了不知道多少,很多投机倒把的人分析一下母子俩的力量对比,顿时就站在了武后一边,更何况武后还有娘家帮忙,咳咳,虽然这个娘家只剩下几个侄子,但是怎么看都比连妻族都没有的李显强。
武后对李显的监视更加严格起来,李显心里着急却依旧跟平常一样,继位之初唯一要做的就是封赏:首先是武后为皇太后,太平公主变成太平长公主,相王李轮,改封豫王,更名李旦。
这是自家,然后就是家里长辈:加授泽州刺史、韩王李元嘉为太尉,豫州剌史、滕王李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剌史、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还有诸如李元嘉等人声望太高,无论是武后还是李显都有些担心这些人,怕他们生变,所以只是进加虚位,安抚一下想要实质的好处,对不起没有。
再然后就是群臣: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
在封赏的过程之中,武后和李显两个人到底是出现过分歧,而这个分歧就在郑玘身上。
按照道理说,郑玘算是李显的“旧人”,李显登基自然是要优厚自己人的,而满朝文武满打满算也就这么一个郑玘算是太子党,剩下的人跟李显关系不错的不少,但是说是铁杆太子党的真不多。
但是李显在商议封赏的时候却故意压了一下郑玘,他不是不想让郑玘升官,但是郑玘的这个位置太重要了,掌管宫内护卫,郑玘离开这个位置的话,那么这里肯定是武后的人顶上来,到时候相当于整座皇宫真的就到了武后手里了。
所以宁可压着郑玘也不能让武后得逞,好在压着郑玘他也是有说法的:“阿娘,郑清澄还是太年轻了,如今已是九卿之位,若是再升,就只有六部尚书了,这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他当九卿的时候不年轻吗?”
“那不一样,阿爹英明神武,我自然不能相比,那是清澄做九卿是靠着自己的功勋,而如今阿娘让他做尚书是因为我,这不一样,若是阿娘心疼他,就在爵位上给他进一进好了。”李显脸上很平静,仿佛是真的这么想一样。
一个坚持升官,一个坚持不给升官,到最后,还是支持李显的人多,李显当初就想到了,郑玘是谁,身后还有个郑家呢,纵然他跟本家走的不太近,但是郑家的政敌依旧不少,郑玘自己本身也惹到了不少人。
武后一党肯定也不愿意被别人占了尚书的位置,到最后郑玘依旧是原位不动,连爵位也没有升。
这次却是他自己要求的了,在听说武后有意将他的爵位升为侯爵之后,郑玘十分对得起他的名字,正气凛然的表示:“爵以赏功,禄以酬能,臣愧不能受!”
最后这件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还是意思意思的给了一个太子少傅的职称,不过鉴于现在没有太子,而且连个候选人都没有,这个跟虚职也没啥区别了。
一连串的加封之后,因为马上就要过年,虽然因为国丧这个年注定过不好,但是还是要改元的,最后讨论出来的年号依旧是嗣圣,李显看着这个年号心里还是挺复杂的。
郑玘跟他说过这个年号实际上只维持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是的,历史上的李显继承帝位自后一个月就被武后废除了,武后动作之快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而这一次,李显没有妻子自然也就没有岳父,他也不是会随便昏头的人,武后这一次……打算怎么做?只不过在这之前,他需要留一点后手。虽然登基为帝让李显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他召见郑玘也变的光明正大,不需要找任何借口了。
哦,当然有些借口还是要找的。李显见到郑玘之后什么都没做,只是交给他了好几份空白手谕,上面都加盖着玉玺之印。
饶是郑玘在看到这几份手谕的时候也不禁面色一变,半晌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手谕代表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武后可能要有新的动作了,或者说是李显觉得武后要有新的动作,因为不放心所以先要留个后手。
这是李显授予郑玘的权利,在必要的时候,郑玘完全可以用这些手谕救他,而同样的,这也是一份十分沉重的信任,这代表李显完全不担心郑玘会用这些东西损害自己的利益。
郑玘收好手谕之后胆大包天的摸了摸“龙头”:“圣人要保重啊。”
他能够做的十分有限,别的还是要看李显自己了,所以郑玘在这么嘱咐李显。
李显听了之后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这句“圣人”是在称呼自己,不由得苦笑着说道:“我这个圣人能做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呢。”
郑玘听了之后微微沉默,很多事情跟他记忆中的已经不一样了,他们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否则李显也不用冒着风险将手谕交给郑玘。
而武后似乎也察觉到了李显的动作,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李显给郑玘了空白手谕,不过她也只是知道而已,郑玘怎么可能让她拿到证据?
武后自然不甘心,直接就用先皇去世,圣人伤心过渡,且体有宿疾的借口将李显软禁在了东宫。
武后软禁李显用的不是宫卫,而是东宫十率以及宦官,说实话对这样的结果李显一点也不意外,东宫十率虽然是他的手下,但是里面肯定有武后的人,而被软禁之后的李显着实也松了口气,颇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武后之前太安静了,什么都没做,连自己的人都没怎么提拔,当时李显就有一种对方是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的感觉,他这些日子一直都是无为而治,除了很紧急的情况比如说对突厥的战争那边,不过之前李治都已经弄的差不多了,之所以拖到现在也不过就是因为战争还在继续,而很多东西只要延续之前李治的命令就可以,根本不用李显多费心思。
李显这些日子等的就是武后的下一步动作,而武后果然是没有辜负李显的期望,只不过这一次她并没有废掉李显的借口,于是两边一时之间陷入了对峙状态,而外界则失去了新上任的皇帝的消息,所有的命令都是通过太后下达的,一时之间朝野议论纷纷。
而被软禁在东宫的李显却十分冷静,他甚至还有闲心跟白胖子以及三郎玩。
三郎如今有了正式的名字叫做李重义,李重义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李显忙不能经常陪他玩,他自有自己的老师给他讲课,而这个老师也是李显从梅花书院那边招过来的,当然是走正规渠道,这个人在梅花书院里是比较特殊的,他不是孤儿,只是一个普通平民家的孩子,只不过是因为他父母对他不好,有父母还不如没有。
不过这样也正好让他可以走正规渠道考试进来,这个人叫游名筌。游名筌不是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幼年经历的关系,他这个人有点过分的嫉恶如仇,嫉恶如仇不是一个坏品质,但是如果超过一定限度的话,就也算是一种偏激了。
不过游名筌到底有真才实学,作为一个启蒙先生还是不错的。之前游名筌一直不声不响的,现在李显被软禁在东宫之后,游名筌就明显焦躁了起来。
李显这些日子也不是每天都陪李重义读书,只不过是偶尔过去,只不过不知道游名筌跟李重义说了什么,在李显被软禁的第七天,李重义写完作业之后犹豫的看着李显问道:“圣人,先生说,您是被太后软禁了是吗?”
李显听了之后没说别的只是说道:“你不要想那么多。还有不是说了吗?要叫叔父,不要叫圣人了。”因为大概也叫不了两次了。
李重义犹豫了一下说道:“叔父,是不是因为我,太后才会软禁叔父的?”
李显摸了摸李重义的小脑袋说道:“不都说了不要想那么多了吗?这事儿跟你没关系懂吗?”
李重义闷闷不乐的应了一声,李显笑道:“好啦,大人的事情交给大人解决,好不好?咦?白虎呢?”
李重义听了之后,转着小脑袋四处看了一下也有些纳闷的说道:“刚刚还在呀。”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出现了骚动,李显听着东宫护卫那一声声的“在那里!”“那边呢!”他就知道,这白胖子估计又闯祸了。
李显牵着李重义的手出去看看白胖子到底在作什么死,然后远远的就看到白胖子嘴里叼着一本看上去特别眼熟的明黄色书册过来,李显对后面追过来的人挥了挥手,那些人虽然是在看管李显却不敢直接忤逆他的意思,只好退了下去。
李显从白胖子的嘴里拿出了那个满是口水的诏书,心里还在纳闷,他之前写的诏书都颁下去了啊,东宫也没有空白诏书,这白胖子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
只不过等他打开一看之后瞬间差点跪了——这是李治真正的遗诏!
李显之所以敢说是李治真正的遗诏,主要是这上面有李治把自己的遗产分给儿子女儿的分配方案!李显就说之前那份诏书总觉的有哪里不对,皇帝也有私房钱啊,皇帝也是有遗产的,而且在遗诏之中,李治还特地说了李贤,他将曹王长子李明封为了零陵郡王,顺便将李贤流放到了巴州,然后将李明也踢到了巴州去当巴州长史!
这是在变相的保全李贤,看到这里李显就知道这封诏书才是真的,李治去世的时候大概最担心的就是六儿子了,这个儿子他费尽心力保存了下来,他也不希望李贤去死。
当然李治不是怀疑李显会对李贤不好,主要是他信不过武后!李显继位之后肯定要跟武后展开一系列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之中,李显能够保住自己就不错了,不一定还能保得住李贤,所以李治才将这件事儿写到了遗诏之上。
李治想的很清楚,所以他才会将自己担心的事情都写到遗诏上,就算是武后也不可能无视他的遗诏的,否则大臣们肯定不会任由武后掌权,甚至这个天下都不会承认武后掌权。
李显看着李治这份遗诏,忽然就松了口气,有了这个他也算有筹码了,然而他现在非常想知道白胖子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份遗诏?
李显拍了拍白胖子的头说道:“这东西从哪里找到的?”
白胖子嗷呜一声舔了舔嘴一副讨赏的样子,李显满头黑线的掏出肉干来喂了它两颗,白胖子吃够了之后就带着李显到了他最喜欢的那棵树下面,李显一抬头就看到树上有个鸟窝,忽然觉得特别奇怪,东宫的树上怎么可能有鸟窝呢?有也被搬走了啊,这鸟窝肯定不是最近的。
是谁把鸟窝放上去的?遗诏还放在了鸟窝里面?正巧让白胖子看到叼了过来?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李显有些摸不到头脑,他转身回去将遗诏藏好,并不打算现在就掀开底牌,毕竟郑玘那边还没有动作。
而在李显发现了遗诏没两天之后,武后就过来了,她看着李显说道:“你还不肯认罪吗?”
李显很淡定的给武后倒茶:“阿娘拿到罪证了?”
而李治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给李显铺路,新君继位很容易受到老臣制约,但是又不能没有辅佐的老臣,尤其是李显年纪并不大,他当太子也没多久,李治只能尽量减少辅佐之臣的权柄。
朝臣对于李治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李治最擅长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他十分有耐心的一点一点的将朝廷打造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或许距离他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他显然是看不到了。
而李治安排玩这些之后,又开始想要找突厥的麻烦了,突厥的余党还在边境那里游荡,若他依照驾崩只怕对方不肯过这个机会的。
而这个时候突厥仿佛跟李治心有灵犀一样,也直接动手了。
永隆三年十二月突厥余党阿史那骨笃禄等招合残众,据黑沙城,入寇并州北境。
永隆四年三月庚寅,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围单于都护府。夏四月绥州部白铁余据城平县反,命将军程务挺将兵讨之。五月庚寅,突厥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师出朝那山掩击之,为贼所败,遂寇岚州。
突厥的军事行动十分迅速,他们甚至联合了别的部落,在这一连串的攻势之下,李治果断命令娄师德为主将,将军阎怀旦为副,讨伐阿史那骨笃禄。在下完这个命令之后,李治仿佛是觉得没有把握,又命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招讨总管材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
李治的政治动作越来越多,他似乎越来越急,李显和李治的书信来往越加频繁,李显还趁机给三郎求了个名字。
李治看了之后顺手就写了重义儿子,李重义,李显捏着信纸默念了一下这个名字,不算很难听,最主要的是有了天皇赐名,这个孩子在东宫的生活似乎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李治仿佛是被李显提醒了一样又想起了自己的六儿子,后来据说李治又去看了李贤,不知道李贤是不是跟李治说了什么,反正李治在见过李贤之后不久就病了,病的十分严重,原本很精神的一个老头,变的十分憔悴,稀疏花白的头发,蜡黄的脸色,脸上的褶皱也更加明显了一点。
这些年来李治常病,大家已经算是习惯了,然而这一次似乎病的尤其凶险,远在长安的李显都被召唤到了东都,李显心里咯噔了一声,一路轻车从简,用最快的速度到了洛阳。
而到洛阳之后,李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皇太子监国,并且宰相以下不得谒见。李显之前已经是监国太子,只不过这一次似乎责任更重了一些,因为李治并不会继续督促他了。
十二月己酉,李治下诏改永隆四年为弘道元年,而之所以这样似乎是太史局那边给出来的意思,说是这样多少能够延长李治的寿命。
李显当时就想继续去祭祀祈福,却被李治拦住了,李治不想死,然而他不想让儿子付出更多的代价了,更何况,他的身体……就算真的活下来了也不过就是苟延残喘。
改元之后,自然是大赦天下,宣读赦书的时候李治本来想要亲自登上则天门楼在百姓面前露面,只可惜他现在的身体连马都上不了了,只能将百姓召到殿前面见。
李显看着李治颤巍巍的问着:“百姓们高兴吗?”
心里一酸连忙说道:“大赦天下,百姓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李治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只可惜,我命不久矣,若是天地神祗若能延我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李显低下头擦了擦眼泪,在李治病倒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要回到长安,只是他的身体根本无法经受住长途跋涉,奉御们不敢冒险,武后也劝说李治不要回去,所以将李显召到了身边。
典礼结束之后,李治将李显留下来轻声说道:“我本欲回长安,却不能行,我去后你灵前继位,殡七日之后,迅速返回长安,懂吗?”
李显的眼泪终于是忍不住:“阿爹,您不会有事的。”
李治微微一笑:“人总有一死,我只担心……洛阳乃是非之地,你不得久留,让卫尉护你速回长安才是正理。”
李治这样坚持除了洛阳武后的人太多之外,还有一个政治意义,长安毕竟是都城,政治象征不一样,李显可以在洛阳继位,但是继位大典却一定要在长安举办。
李显含泪点了点头,在李治睡着了之后,回到东宫果断供起了老子的画像,并且十分虔诚的祈祷。在这一刻,不管李治是不是他亲爹,他都不希望李治去世。
只可惜,这一次他的祈祷似乎一点用都没有,三天之后,当李显正在和宰相们一同处理政事的时候,就看到李治身边的常侍嚎啕而来,进门就伏地哽咽道:“殿下,天皇……驾崩了。”
而与此同时,丧钟也响了起来。
弘道元年十二月,帝崩于真观殿,时年五十七。
第155章 155
李治去世的当晚就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洛阳城内外瞬间变成了一片洁白的世界,城内城外恸哭声声,而这个时候的李显却仿佛整个人都不在此间,浑浑噩噩的跪在那里,直到现在他都不敢相信李治居然真的就这么死了。
他一直知道李治的身体不太好,只是李治身体不好的事情大家都十分清楚,李治以前也病危过,最后也一样度过了难关,本来他以为这一次也是一样的,然而……难道是因为他的祈祷不够虔诚吗?
李显倒是想要为李治多伤心一会,然而现实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皇帝驾崩之后,最主要的大概就是遗诏了,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听宣:“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李显瞬间从满心的哀伤之中清醒过来,他低头跪在地上想了半天都觉得,这份遗诏有可疑的地方,李治的意思李显是十分知道的。李治一直知道武后野心勃勃,他生前压制着武后,不可能在死后还给武后这么大的权柄,李显当时就判断出了这份遗诏肯定是被动过。
说实在的李治的死实在是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也或者他从本质上来讲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如果是李贤的话,可能早就防备着武后在遗诏上动手脚了,而他却没有想到!
李显接了遗诏之后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整个人仿佛都麻木了一样,心里却有些悲哀,皇家就是这样,李治尸骨未寒,武后就开始算计着怎么得到更大的权利,他现在特别想要问问武后,是不是真的爱过李治?
不过想也知道对于武后而言,爱情大概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天子殡七日,这七日大概是弘道元年最冷的日子了,李显只觉得穿再多的衣服地龙烧的再暖都没有用,他仿佛是光着身子被扔到了冰天雪地里面。
只是哪怕这样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李治的谥号庙号都要商议,不同于后世对李治的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个时候从上到下都对李治是持肯定态度的。
李治在位的这三十五年,扩充长安版图,大力发展经济,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有记载的,李显有的时候也感慨,如果不是出了武则天这么一个逆天的女人,或许李治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能更高一些。
到最后跟历史上一样群臣上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李治的一个时代过去了,但是新的时代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到最后李治会写那样一道遗诏,大家都在怀疑,却都没有证据,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显本应从东宫搬入贞观殿,但是李治却发现宫内除了东宫和贞观殿,乾元殿,其他地方都被武后掌控了起来。
李显并没有慌乱,乱也没用,之前李治在的时候在后宫的掌控上就不如武后,到了他能够掌控贞观殿和东宫已经不容易了。
李显从来没想过跟武后比拼这种控制力,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的遗诏。李治不可能不防备武后,武后能够这么顺利拿到遗诏并且篡改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只是贞观殿内,乾元殿内,李显都没有发现有遗诏的踪影。
而他的这一连串动作虽然隐蔽多少还是惊动到了武后,李治去后,武后的势力比李显大了不知道多少,很多投机倒把的人分析一下母子俩的力量对比,顿时就站在了武后一边,更何况武后还有娘家帮忙,咳咳,虽然这个娘家只剩下几个侄子,但是怎么看都比连妻族都没有的李显强。
武后对李显的监视更加严格起来,李显心里着急却依旧跟平常一样,继位之初唯一要做的就是封赏:首先是武后为皇太后,太平公主变成太平长公主,相王李轮,改封豫王,更名李旦。
这是自家,然后就是家里长辈:加授泽州刺史、韩王李元嘉为太尉,豫州剌史、滕王李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剌史、鲁王李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李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李慎为太子太保。还有诸如李元嘉等人声望太高,无论是武后还是李显都有些担心这些人,怕他们生变,所以只是进加虚位,安抚一下想要实质的好处,对不起没有。
再然后就是群臣: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
在封赏的过程之中,武后和李显两个人到底是出现过分歧,而这个分歧就在郑玘身上。
按照道理说,郑玘算是李显的“旧人”,李显登基自然是要优厚自己人的,而满朝文武满打满算也就这么一个郑玘算是太子党,剩下的人跟李显关系不错的不少,但是说是铁杆太子党的真不多。
但是李显在商议封赏的时候却故意压了一下郑玘,他不是不想让郑玘升官,但是郑玘的这个位置太重要了,掌管宫内护卫,郑玘离开这个位置的话,那么这里肯定是武后的人顶上来,到时候相当于整座皇宫真的就到了武后手里了。
所以宁可压着郑玘也不能让武后得逞,好在压着郑玘他也是有说法的:“阿娘,郑清澄还是太年轻了,如今已是九卿之位,若是再升,就只有六部尚书了,这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他当九卿的时候不年轻吗?”
“那不一样,阿爹英明神武,我自然不能相比,那是清澄做九卿是靠着自己的功勋,而如今阿娘让他做尚书是因为我,这不一样,若是阿娘心疼他,就在爵位上给他进一进好了。”李显脸上很平静,仿佛是真的这么想一样。
一个坚持升官,一个坚持不给升官,到最后,还是支持李显的人多,李显当初就想到了,郑玘是谁,身后还有个郑家呢,纵然他跟本家走的不太近,但是郑家的政敌依旧不少,郑玘自己本身也惹到了不少人。
武后一党肯定也不愿意被别人占了尚书的位置,到最后郑玘依旧是原位不动,连爵位也没有升。
这次却是他自己要求的了,在听说武后有意将他的爵位升为侯爵之后,郑玘十分对得起他的名字,正气凛然的表示:“爵以赏功,禄以酬能,臣愧不能受!”
最后这件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还是意思意思的给了一个太子少傅的职称,不过鉴于现在没有太子,而且连个候选人都没有,这个跟虚职也没啥区别了。
一连串的加封之后,因为马上就要过年,虽然因为国丧这个年注定过不好,但是还是要改元的,最后讨论出来的年号依旧是嗣圣,李显看着这个年号心里还是挺复杂的。
郑玘跟他说过这个年号实际上只维持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是的,历史上的李显继承帝位自后一个月就被武后废除了,武后动作之快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而这一次,李显没有妻子自然也就没有岳父,他也不是会随便昏头的人,武后这一次……打算怎么做?只不过在这之前,他需要留一点后手。虽然登基为帝让李显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他召见郑玘也变的光明正大,不需要找任何借口了。
哦,当然有些借口还是要找的。李显见到郑玘之后什么都没做,只是交给他了好几份空白手谕,上面都加盖着玉玺之印。
饶是郑玘在看到这几份手谕的时候也不禁面色一变,半晌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手谕代表着一个信号,那就是武后可能要有新的动作了,或者说是李显觉得武后要有新的动作,因为不放心所以先要留个后手。
这是李显授予郑玘的权利,在必要的时候,郑玘完全可以用这些手谕救他,而同样的,这也是一份十分沉重的信任,这代表李显完全不担心郑玘会用这些东西损害自己的利益。
郑玘收好手谕之后胆大包天的摸了摸“龙头”:“圣人要保重啊。”
他能够做的十分有限,别的还是要看李显自己了,所以郑玘在这么嘱咐李显。
李显听了之后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这句“圣人”是在称呼自己,不由得苦笑着说道:“我这个圣人能做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呢。”
郑玘听了之后微微沉默,很多事情跟他记忆中的已经不一样了,他们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否则李显也不用冒着风险将手谕交给郑玘。
而武后似乎也察觉到了李显的动作,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李显给郑玘了空白手谕,不过她也只是知道而已,郑玘怎么可能让她拿到证据?
武后自然不甘心,直接就用先皇去世,圣人伤心过渡,且体有宿疾的借口将李显软禁在了东宫。
武后软禁李显用的不是宫卫,而是东宫十率以及宦官,说实话对这样的结果李显一点也不意外,东宫十率虽然是他的手下,但是里面肯定有武后的人,而被软禁之后的李显着实也松了口气,颇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武后之前太安静了,什么都没做,连自己的人都没怎么提拔,当时李显就有一种对方是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的感觉,他这些日子一直都是无为而治,除了很紧急的情况比如说对突厥的战争那边,不过之前李治都已经弄的差不多了,之所以拖到现在也不过就是因为战争还在继续,而很多东西只要延续之前李治的命令就可以,根本不用李显多费心思。
李显这些日子等的就是武后的下一步动作,而武后果然是没有辜负李显的期望,只不过这一次她并没有废掉李显的借口,于是两边一时之间陷入了对峙状态,而外界则失去了新上任的皇帝的消息,所有的命令都是通过太后下达的,一时之间朝野议论纷纷。
而被软禁在东宫的李显却十分冷静,他甚至还有闲心跟白胖子以及三郎玩。
三郎如今有了正式的名字叫做李重义,李重义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李显忙不能经常陪他玩,他自有自己的老师给他讲课,而这个老师也是李显从梅花书院那边招过来的,当然是走正规渠道,这个人在梅花书院里是比较特殊的,他不是孤儿,只是一个普通平民家的孩子,只不过是因为他父母对他不好,有父母还不如没有。
不过这样也正好让他可以走正规渠道考试进来,这个人叫游名筌。游名筌不是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幼年经历的关系,他这个人有点过分的嫉恶如仇,嫉恶如仇不是一个坏品质,但是如果超过一定限度的话,就也算是一种偏激了。
不过游名筌到底有真才实学,作为一个启蒙先生还是不错的。之前游名筌一直不声不响的,现在李显被软禁在东宫之后,游名筌就明显焦躁了起来。
李显这些日子也不是每天都陪李重义读书,只不过是偶尔过去,只不过不知道游名筌跟李重义说了什么,在李显被软禁的第七天,李重义写完作业之后犹豫的看着李显问道:“圣人,先生说,您是被太后软禁了是吗?”
李显听了之后没说别的只是说道:“你不要想那么多。还有不是说了吗?要叫叔父,不要叫圣人了。”因为大概也叫不了两次了。
李重义犹豫了一下说道:“叔父,是不是因为我,太后才会软禁叔父的?”
李显摸了摸李重义的小脑袋说道:“不都说了不要想那么多了吗?这事儿跟你没关系懂吗?”
李重义闷闷不乐的应了一声,李显笑道:“好啦,大人的事情交给大人解决,好不好?咦?白虎呢?”
李重义听了之后,转着小脑袋四处看了一下也有些纳闷的说道:“刚刚还在呀。”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出现了骚动,李显听着东宫护卫那一声声的“在那里!”“那边呢!”他就知道,这白胖子估计又闯祸了。
李显牵着李重义的手出去看看白胖子到底在作什么死,然后远远的就看到白胖子嘴里叼着一本看上去特别眼熟的明黄色书册过来,李显对后面追过来的人挥了挥手,那些人虽然是在看管李显却不敢直接忤逆他的意思,只好退了下去。
李显从白胖子的嘴里拿出了那个满是口水的诏书,心里还在纳闷,他之前写的诏书都颁下去了啊,东宫也没有空白诏书,这白胖子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
只不过等他打开一看之后瞬间差点跪了——这是李治真正的遗诏!
李显之所以敢说是李治真正的遗诏,主要是这上面有李治把自己的遗产分给儿子女儿的分配方案!李显就说之前那份诏书总觉的有哪里不对,皇帝也有私房钱啊,皇帝也是有遗产的,而且在遗诏之中,李治还特地说了李贤,他将曹王长子李明封为了零陵郡王,顺便将李贤流放到了巴州,然后将李明也踢到了巴州去当巴州长史!
这是在变相的保全李贤,看到这里李显就知道这封诏书才是真的,李治去世的时候大概最担心的就是六儿子了,这个儿子他费尽心力保存了下来,他也不希望李贤去死。
当然李治不是怀疑李显会对李贤不好,主要是他信不过武后!李显继位之后肯定要跟武后展开一系列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之中,李显能够保住自己就不错了,不一定还能保得住李贤,所以李治才将这件事儿写到了遗诏之上。
李治想的很清楚,所以他才会将自己担心的事情都写到遗诏上,就算是武后也不可能无视他的遗诏的,否则大臣们肯定不会任由武后掌权,甚至这个天下都不会承认武后掌权。
李显看着李治这份遗诏,忽然就松了口气,有了这个他也算有筹码了,然而他现在非常想知道白胖子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份遗诏?
李显拍了拍白胖子的头说道:“这东西从哪里找到的?”
白胖子嗷呜一声舔了舔嘴一副讨赏的样子,李显满头黑线的掏出肉干来喂了它两颗,白胖子吃够了之后就带着李显到了他最喜欢的那棵树下面,李显一抬头就看到树上有个鸟窝,忽然觉得特别奇怪,东宫的树上怎么可能有鸟窝呢?有也被搬走了啊,这鸟窝肯定不是最近的。
是谁把鸟窝放上去的?遗诏还放在了鸟窝里面?正巧让白胖子看到叼了过来?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李显有些摸不到头脑,他转身回去将遗诏藏好,并不打算现在就掀开底牌,毕竟郑玘那边还没有动作。
而在李显发现了遗诏没两天之后,武后就过来了,她看着李显说道:“你还不肯认罪吗?”
李显很淡定的给武后倒茶:“阿娘拿到罪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