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夫人多娇艳[重生] 第23节
郑棠于宋桃儿容色已是十分满意,又观她举止稳重,并无丝毫轻浮之态,心底那轻视之意便又减了几分。
他接过茶碗,抿了一口,不动声色,便同宋大年商谈起婚配事宜,一面暗中观摩宋桃儿神色做派。
宋桃儿坐于下首的一张长条凳上,双膝并拢,两手放于膝上,垂首默然,倒是一副娴静安分的样子,只是两颊微微有些绯红。
郑棠便十分满意起来,这般教养在乡下人家已算十分难得,即便是在京城那些闺房小姐伙里,也不差什么了,还算进得了他郑家的门槛。
他心下念头微转,忽向宋桃儿问道:“宋家丫头,听闻你父兄在镇子上开有食铺,你常去店里帮衬?”
宋家人听着,顿时捏了一把冷汗,宋长安禁不住要开口,却忽被郑棠一瞥,便生生咽了回去。
卖面的勾当,可算不得什么体面营生。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在饭铺里抛头露面,招待客人,在他们乡下还不算什么,放到这些权贵人家眼里,怕不要招人耻笑。
却听宋桃儿朗声回道:“伯伯所知不错,我家在逸阳镇上确实有间饭铺,生意还算说得过去。铺中人手不足,我便也常到铺中帮忙。”
她心中倒是坦荡,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倘或郑家因此事而看不起她,她说谎也并无益处。更何况,她一没偷二没抢,凭靠自己的劳力为家中挣银钱谋生活,又有哪里见不得人了?
郑棠倒喜她这段光明磊落,暗中颔首,又问道:“那铺中盈亏如何,你可知晓?”
宋桃儿点头回道:“铺子每月流水虽不定,但总不过在五两银子上下,刨除本钱,一般也有三两银子的盈利。”
她其实晓得郑棠为何如此问她,左不过是这些人考究她心性如何罢了。
宋桃儿极善心算,银钱往来过目不忘,有她在便是个活账本,打从她十二岁起,宋大年便将铺中银钱收发、账目核算等事尽数交付与她。郑棠所问,只不过是她心头烂熟之事。
郑棠却眸中一亮,甚是欢喜,于他们这等门第的人家而言,好容颜、好教养的女子并不难寻,但头脑清楚,善于持家理财的,却不大好找了。
郑瀚玉本就有爵位在身,娶过门的妻子,便是执掌一房的太太。他身子不好,公务繁忙,倘若妻子是个稀里糊涂,治家无能之辈,这后院就要着火了。
娶妻娶贤,色还在其后,眼见宋桃儿仪态端庄、口齿清楚,又善理财,郑棠便十分中意起来,心中原就所剩不多的偏见尽数如冬雪向阳化了去。
当下,郑棠捋须颔首,向宋大年莞尔道:“宋家老哥哥,你倒是教养了个好女儿。”
宋大年闻听此言,心中略生出几分宽慰来——这场门第相错甚远的婚事,女儿出嫁之前能得婆家的赞赏,往后的日子兴许会好过几分。
两人客套了几句,便依着俗世礼节,定婚书,商议嫁娶事宜。
宋桃儿不便在堂屋逗留,起身去了母亲房中。
杨氏正伴着刘氏坐着,刘氏满脸泪痕。
宋桃儿有些诧异,她迈步上前,低声问道:“好端端的,娘怎么哭了?”
杨氏看了她一眼,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聘礼送来,娘先是欢喜,可欢喜了没多久,就又哭了起来。我咋劝都不中用。”
宋桃儿心里顿时便明白过来了,她走到母亲身侧,扶住了刘氏的肩膀,将脸贴着母亲的脸颊,柔声笑道:“娘,桃儿就要嫁人了,你不高兴么?人家还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往后您和爹再不必为年景担忧了,不好么?”
杨氏也劝着:“娘,这国公府的四爷,使人送来这么贵重的彩礼,可见妹子在人心里那是有分量的。日后妹子过去,可有享不完的福,您哭啥呢?”她是个头脑清楚的女人,当然晓得这世上的事儿没这般容易。然则,事已至此,她也只能拣好听的说了。
刘氏抹了一把眼睛,哽咽道:“阖家子人,独独抛了你保平安,叫娘心里怎么安生!”
聘礼抬入门时,刘氏也欢喜,她做梦都想女儿风光出嫁,这份风光今日可总算进了门。
然而这份重礼的背后,越发彰显着两家地位的天壤之别,又想到女儿即将离家,去到一个她再也管不着、碰不到地方去时,刘氏只觉满心的苦楚。
她只是个乡下妇人,眼前这般境地,已是什么也做不了了。
正因无力,所以凄楚。
宋桃儿神色平静,她揉着母亲的肩,浅笑说道:“娘,我不怨谁。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郑四爷是个好人,我也情愿嫁他。”
直至黄昏时分,乱了一日的宋家,总算清静了下来。
定过婚书,下了聘礼,这桩婚事便已尘埃落定。
宋家人谁都没多议论什么,刘氏躺在屋中不出来,杨氏便熬了一大锅米粥,切了一碟子咸菜,全家人对付了这顿晚食。
入夜,宋桃儿闭了房门,便在梳妆台前坐了。
屋中没有掌灯,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她年轻洁白的脸上。
她打开妆奁,铜镜如一泓秋水,看着镜中自己的面容,依旧是青春少女的模样,饱满光润,如初春桃花,灼灼绽放。这样的一张脸,在国公府经历了数年磋磨之后,也会变得憔悴沧桑起来。
宋桃儿依稀记得,上一世临终之前,她吩咐小丫头春子拿镜子过去。
春子那时候不过十五岁,是国公府里最末等的小丫头,因她年岁小做不得什么,蒋二太太时常嫌弃她蠢笨,便打发到了家庙之中服侍宋桃儿。
春子虽不甚机灵,人倒颇有几分痴心,小小年岁在病榻边忙前忙后,从无一句怨言。
宋桃儿也曾让她另寻主家,她却不肯走。问着她,她只说二少奶奶病着,不能没人伺候。
便是这样一个不甚机灵的小丫鬟,那时候也是躲着不肯给她镜子,直到逼急了方才去拿。
那时候的镜中,映出一张如女鬼般的脸孔。
皮肤雪白如纸,双唇亦失了血色,她还未满三十,眼角便已生出了皱纹。
宋桃儿笑了,原来自己已是这副模样了。
自回忆中醒来,她轻轻摩挲着自己细嫩的面颊,如上好绸缎般的肌肤,今生还会变成如前世那般么?
宋桃儿自妆奁里取出一副赤金嵌红宝石的镯子,戴在了手腕上。
这副首饰当然是白日里国公府送来的聘礼,刘氏将布匹收了起来,余下的首饰便都拿到了她房中。
二指宽的金镯子扣在细瘦的腕子上,有些不相称。这份富贵华丽,仿佛在嘲笑着她的自不量力。
宋桃儿微微一笑,国公府又如何,她又不是没有去过。
这一回,她可不会再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今生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她也必然会好生的走下去,不管前方有什么等着她。
宋桃儿将镯子取下,脱了衣裳,上床入眠。
闭上眼眸,国公府里的各样人物脸孔一一在眼前飞逝而过,他们的为人性情也在心头浮出。
她以为自己已经忘却,原来还记得这样分明。
直至思绪停在那张清隽冷漠的脸上时,宋桃儿只觉面上有些微微的热烫。
今生,他就是她这辈子的男人了。
第三十二章 娶妻
过了端午,六月十七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两家便约定了这一日成婚。
余下的日子,飞一般的过去,转眼就是六月十七。
到了这日,天色未明,宋家便忙碌起来。
宋桃儿身为新嫁娘,自是早早起身,换上了嫁衣,坐在梳妆台前,由着家中请来的全福人给梳妆打扮。
这所谓全福人,乃是个有些年岁、儿女双全、家庭和睦的妇人。各家女儿出嫁,必要请上这么一个人,来给新嫁娘整理妆容,好讨个吉利。
宋家今儿请来的这位,是逸阳镇上的人。她走家串户,替无数新娘子打扮过,梳头的手艺极好,便是京里一些富贵人家亦会请她出马。
宋桃儿穿了嫁衣,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映出的娇美容颜,却是一脸平静。
身上的嫁衣是以极上等丝缎制成,金丝银线绣出繁复的花纹,配以合体的剪裁,当真华贵无匹,裹在她身上,将她衬的妖娆如火。
身后替她梳头的全福人心里不由啧啧称叹,只道这国公府出手果然豪阔。她见了无数新嫁娘,看过多少身的嫁衣,乡下没钱的人家不必说了,一身红布裹了姑娘送过去的也大有人在,便是那富裕些的人家,亦不曾见过这等华美的嫁衣。
论理,这嫁衣该是娘家为姑娘预备。但宋家这等家境,必定是置办不起这样的嫁衣的,那自然是国公府送来的了。
这是新郎官儿对新娘子极其中意,才会有的举动。
全福人一面替新娘子梳头,一面在心里念叨着,这姑娘虽生在乡下,却倒生了一副罕见的好相貌,也难怪会有这样的福气,被京里的贵人看中。
只是,这新娘子好似有些奇怪,别家的姑娘出阁不是喜就是羞,再不就是又喜又羞,眼前的这位平静的像冬日冻结的湖水,好似今日要嫁的人不是她。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
全福人按着世间礼节,念着那些吉祥如意的祝词,看着铜镜之中新娘娇美的容颜,禁不住低声问道:“姑娘,今儿是你出阁的大好日子,你咋不高兴呢?”
宋桃儿被水红色胭脂染过的唇轻轻弯起,露出一抹浅笑:“该高兴么?”说着,又若有所思的微微点头:“是了,大喜的日子,是该高兴。”
不过是再穿一回嫁衣,再乘一次花轿,再一次迈入那个门槛罢了,既没有什么新鲜,也没有什么期盼,宋桃儿实在不知自己该高兴什么。
与前世唯一不同的,是她所嫁的男人。
她不明白为何今生郑瀚玉会忽然打斜里杀出来,定要娶她,但她既然答应了嫁给他,那便会将他当做自己这一世的夫婿来敬重照料,并好生的尽自己为妻的职责。不论如何,面对郑廷棘的逼迫,他给了她庇护。
出了会儿神,全福人已为她梳好了头,又开箱取脂粉替她匀脸上妆。一切完毕,一方大红喜帕便遮住了她所有的视线。
外头忽然喧闹起来,杨氏急匆匆跑了进来,催促道:“可好了没有?迎亲的车马已到,等新娘子上轿啦!”
宋桃儿并非首次出阁,晓得这是催妆,只是坐着不动身,由着全福人笑呵呵的将嫂子打发出去。如此这般,往复了三次,她方才起身,由全福人搀着,向外走去。
走到外头,宋桃儿目不能视,只能瞧见脚下的路,却听周遭一片热闹,来客的祝贺声,自家父兄的还礼声,母亲嫂子招待女客的声响,夹在着孩童吵闹、幼儿啼哭及至一些长嘴妇人的尖锐嗓音,几乎将她淹没。
不知谁嚷了一句:“呀,那瘫子新郎官,今儿倒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看着却英武的很呢!他既能骑马,之前还装什么瘸?”
宋桃儿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郑瀚玉那腿她是晓得的,他并非当真是瘫了,而是双膝有伤,难于行走,宫中的御医曾叮嘱,要他仔细保养,少让双腿受力,免得伤上加伤,及至无以复加的田地。今日,他竟然强行骑在了马上?
她忽然有些担忧,甚而有些埋怨他,不知轻重,更不知保养自己!
只是碍于眼下这境况,她当然说不得什么。
待成婚后,她可不许他这样了,宋桃儿暗暗想着。
郑瀚玉骑着一匹白蹄乌立在院中,他今日一袭喜服,头戴玉冠,灿烂的日头自上洒下为他罩上一片光辉。他本是武将出身,身材健硕,虽这几年不良于行,却并未懒怠修业,这副身躯魁伟依旧,骑在高头骏马之上,有如战神临凡,令人不敢直视。
来宋家看热闹的妇人皆咬指叹息,有几个甚而还红了脸——她们原本是来瞧宋桃儿笑话的,却不曾想她夫婿竟如此英伟,这天下好事都落她宋桃儿身上了!
郑瀚玉并未下马,他今日是命人用捆带将自己绑缚在马匹上的,为的便是能亲自登门迎亲。
这于他的腿伤不好,但他不在乎,他便是要亲自将桃儿接回府中,看着她成为自己的妻室。
老太太郑罗氏曾同他商议,自族中请一位堂兄弟来宋家代他迎亲——这也算是民间□□俗了,多的是那不能亲往而请兄弟相代的,甚而代为拜堂的都有。
郑瀚玉想也未想,一口回绝,这是他娶亲,他怎能看着他的桃儿被别的男人带回去?
宋家父子知晓这段内情,于他不能下马一事并未苛责,待行过诸般礼节,便将女儿送到了院中。
宋桃儿走到院里,已知吉时将至,由全福人搀扶着,向父母兄嫂弯腰行礼:“爹娘,哥哥嫂嫂,桃儿今日去了,万望珍重。”
宋家两个男人尚且罢了,杨氏却红了眼眶,刘氏更是失声痛哭起来,握着女儿的手不放。
民间婚配有哭嫁习俗,人尽皆知,倒也无人觉刘氏举动失礼,迎亲队伍里便走出几个妇人,劝住了刘氏,将宋桃儿送入喜轿之中。
郑瀚玉向宋家老两口拱手行礼道:“爹,娘,小婿便将新妇迎回,回门那日再一道前来看望二老。”
他接过茶碗,抿了一口,不动声色,便同宋大年商谈起婚配事宜,一面暗中观摩宋桃儿神色做派。
宋桃儿坐于下首的一张长条凳上,双膝并拢,两手放于膝上,垂首默然,倒是一副娴静安分的样子,只是两颊微微有些绯红。
郑棠便十分满意起来,这般教养在乡下人家已算十分难得,即便是在京城那些闺房小姐伙里,也不差什么了,还算进得了他郑家的门槛。
他心下念头微转,忽向宋桃儿问道:“宋家丫头,听闻你父兄在镇子上开有食铺,你常去店里帮衬?”
宋家人听着,顿时捏了一把冷汗,宋长安禁不住要开口,却忽被郑棠一瞥,便生生咽了回去。
卖面的勾当,可算不得什么体面营生。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在饭铺里抛头露面,招待客人,在他们乡下还不算什么,放到这些权贵人家眼里,怕不要招人耻笑。
却听宋桃儿朗声回道:“伯伯所知不错,我家在逸阳镇上确实有间饭铺,生意还算说得过去。铺中人手不足,我便也常到铺中帮忙。”
她心中倒是坦荡,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倘或郑家因此事而看不起她,她说谎也并无益处。更何况,她一没偷二没抢,凭靠自己的劳力为家中挣银钱谋生活,又有哪里见不得人了?
郑棠倒喜她这段光明磊落,暗中颔首,又问道:“那铺中盈亏如何,你可知晓?”
宋桃儿点头回道:“铺子每月流水虽不定,但总不过在五两银子上下,刨除本钱,一般也有三两银子的盈利。”
她其实晓得郑棠为何如此问她,左不过是这些人考究她心性如何罢了。
宋桃儿极善心算,银钱往来过目不忘,有她在便是个活账本,打从她十二岁起,宋大年便将铺中银钱收发、账目核算等事尽数交付与她。郑棠所问,只不过是她心头烂熟之事。
郑棠却眸中一亮,甚是欢喜,于他们这等门第的人家而言,好容颜、好教养的女子并不难寻,但头脑清楚,善于持家理财的,却不大好找了。
郑瀚玉本就有爵位在身,娶过门的妻子,便是执掌一房的太太。他身子不好,公务繁忙,倘若妻子是个稀里糊涂,治家无能之辈,这后院就要着火了。
娶妻娶贤,色还在其后,眼见宋桃儿仪态端庄、口齿清楚,又善理财,郑棠便十分中意起来,心中原就所剩不多的偏见尽数如冬雪向阳化了去。
当下,郑棠捋须颔首,向宋大年莞尔道:“宋家老哥哥,你倒是教养了个好女儿。”
宋大年闻听此言,心中略生出几分宽慰来——这场门第相错甚远的婚事,女儿出嫁之前能得婆家的赞赏,往后的日子兴许会好过几分。
两人客套了几句,便依着俗世礼节,定婚书,商议嫁娶事宜。
宋桃儿不便在堂屋逗留,起身去了母亲房中。
杨氏正伴着刘氏坐着,刘氏满脸泪痕。
宋桃儿有些诧异,她迈步上前,低声问道:“好端端的,娘怎么哭了?”
杨氏看了她一眼,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聘礼送来,娘先是欢喜,可欢喜了没多久,就又哭了起来。我咋劝都不中用。”
宋桃儿心里顿时便明白过来了,她走到母亲身侧,扶住了刘氏的肩膀,将脸贴着母亲的脸颊,柔声笑道:“娘,桃儿就要嫁人了,你不高兴么?人家还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往后您和爹再不必为年景担忧了,不好么?”
杨氏也劝着:“娘,这国公府的四爷,使人送来这么贵重的彩礼,可见妹子在人心里那是有分量的。日后妹子过去,可有享不完的福,您哭啥呢?”她是个头脑清楚的女人,当然晓得这世上的事儿没这般容易。然则,事已至此,她也只能拣好听的说了。
刘氏抹了一把眼睛,哽咽道:“阖家子人,独独抛了你保平安,叫娘心里怎么安生!”
聘礼抬入门时,刘氏也欢喜,她做梦都想女儿风光出嫁,这份风光今日可总算进了门。
然而这份重礼的背后,越发彰显着两家地位的天壤之别,又想到女儿即将离家,去到一个她再也管不着、碰不到地方去时,刘氏只觉满心的苦楚。
她只是个乡下妇人,眼前这般境地,已是什么也做不了了。
正因无力,所以凄楚。
宋桃儿神色平静,她揉着母亲的肩,浅笑说道:“娘,我不怨谁。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郑四爷是个好人,我也情愿嫁他。”
直至黄昏时分,乱了一日的宋家,总算清静了下来。
定过婚书,下了聘礼,这桩婚事便已尘埃落定。
宋家人谁都没多议论什么,刘氏躺在屋中不出来,杨氏便熬了一大锅米粥,切了一碟子咸菜,全家人对付了这顿晚食。
入夜,宋桃儿闭了房门,便在梳妆台前坐了。
屋中没有掌灯,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她年轻洁白的脸上。
她打开妆奁,铜镜如一泓秋水,看着镜中自己的面容,依旧是青春少女的模样,饱满光润,如初春桃花,灼灼绽放。这样的一张脸,在国公府经历了数年磋磨之后,也会变得憔悴沧桑起来。
宋桃儿依稀记得,上一世临终之前,她吩咐小丫头春子拿镜子过去。
春子那时候不过十五岁,是国公府里最末等的小丫头,因她年岁小做不得什么,蒋二太太时常嫌弃她蠢笨,便打发到了家庙之中服侍宋桃儿。
春子虽不甚机灵,人倒颇有几分痴心,小小年岁在病榻边忙前忙后,从无一句怨言。
宋桃儿也曾让她另寻主家,她却不肯走。问着她,她只说二少奶奶病着,不能没人伺候。
便是这样一个不甚机灵的小丫鬟,那时候也是躲着不肯给她镜子,直到逼急了方才去拿。
那时候的镜中,映出一张如女鬼般的脸孔。
皮肤雪白如纸,双唇亦失了血色,她还未满三十,眼角便已生出了皱纹。
宋桃儿笑了,原来自己已是这副模样了。
自回忆中醒来,她轻轻摩挲着自己细嫩的面颊,如上好绸缎般的肌肤,今生还会变成如前世那般么?
宋桃儿自妆奁里取出一副赤金嵌红宝石的镯子,戴在了手腕上。
这副首饰当然是白日里国公府送来的聘礼,刘氏将布匹收了起来,余下的首饰便都拿到了她房中。
二指宽的金镯子扣在细瘦的腕子上,有些不相称。这份富贵华丽,仿佛在嘲笑着她的自不量力。
宋桃儿微微一笑,国公府又如何,她又不是没有去过。
这一回,她可不会再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今生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她也必然会好生的走下去,不管前方有什么等着她。
宋桃儿将镯子取下,脱了衣裳,上床入眠。
闭上眼眸,国公府里的各样人物脸孔一一在眼前飞逝而过,他们的为人性情也在心头浮出。
她以为自己已经忘却,原来还记得这样分明。
直至思绪停在那张清隽冷漠的脸上时,宋桃儿只觉面上有些微微的热烫。
今生,他就是她这辈子的男人了。
第三十二章 娶妻
过了端午,六月十七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两家便约定了这一日成婚。
余下的日子,飞一般的过去,转眼就是六月十七。
到了这日,天色未明,宋家便忙碌起来。
宋桃儿身为新嫁娘,自是早早起身,换上了嫁衣,坐在梳妆台前,由着家中请来的全福人给梳妆打扮。
这所谓全福人,乃是个有些年岁、儿女双全、家庭和睦的妇人。各家女儿出嫁,必要请上这么一个人,来给新嫁娘整理妆容,好讨个吉利。
宋家今儿请来的这位,是逸阳镇上的人。她走家串户,替无数新娘子打扮过,梳头的手艺极好,便是京里一些富贵人家亦会请她出马。
宋桃儿穿了嫁衣,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映出的娇美容颜,却是一脸平静。
身上的嫁衣是以极上等丝缎制成,金丝银线绣出繁复的花纹,配以合体的剪裁,当真华贵无匹,裹在她身上,将她衬的妖娆如火。
身后替她梳头的全福人心里不由啧啧称叹,只道这国公府出手果然豪阔。她见了无数新嫁娘,看过多少身的嫁衣,乡下没钱的人家不必说了,一身红布裹了姑娘送过去的也大有人在,便是那富裕些的人家,亦不曾见过这等华美的嫁衣。
论理,这嫁衣该是娘家为姑娘预备。但宋家这等家境,必定是置办不起这样的嫁衣的,那自然是国公府送来的了。
这是新郎官儿对新娘子极其中意,才会有的举动。
全福人一面替新娘子梳头,一面在心里念叨着,这姑娘虽生在乡下,却倒生了一副罕见的好相貌,也难怪会有这样的福气,被京里的贵人看中。
只是,这新娘子好似有些奇怪,别家的姑娘出阁不是喜就是羞,再不就是又喜又羞,眼前的这位平静的像冬日冻结的湖水,好似今日要嫁的人不是她。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
全福人按着世间礼节,念着那些吉祥如意的祝词,看着铜镜之中新娘娇美的容颜,禁不住低声问道:“姑娘,今儿是你出阁的大好日子,你咋不高兴呢?”
宋桃儿被水红色胭脂染过的唇轻轻弯起,露出一抹浅笑:“该高兴么?”说着,又若有所思的微微点头:“是了,大喜的日子,是该高兴。”
不过是再穿一回嫁衣,再乘一次花轿,再一次迈入那个门槛罢了,既没有什么新鲜,也没有什么期盼,宋桃儿实在不知自己该高兴什么。
与前世唯一不同的,是她所嫁的男人。
她不明白为何今生郑瀚玉会忽然打斜里杀出来,定要娶她,但她既然答应了嫁给他,那便会将他当做自己这一世的夫婿来敬重照料,并好生的尽自己为妻的职责。不论如何,面对郑廷棘的逼迫,他给了她庇护。
出了会儿神,全福人已为她梳好了头,又开箱取脂粉替她匀脸上妆。一切完毕,一方大红喜帕便遮住了她所有的视线。
外头忽然喧闹起来,杨氏急匆匆跑了进来,催促道:“可好了没有?迎亲的车马已到,等新娘子上轿啦!”
宋桃儿并非首次出阁,晓得这是催妆,只是坐着不动身,由着全福人笑呵呵的将嫂子打发出去。如此这般,往复了三次,她方才起身,由全福人搀着,向外走去。
走到外头,宋桃儿目不能视,只能瞧见脚下的路,却听周遭一片热闹,来客的祝贺声,自家父兄的还礼声,母亲嫂子招待女客的声响,夹在着孩童吵闹、幼儿啼哭及至一些长嘴妇人的尖锐嗓音,几乎将她淹没。
不知谁嚷了一句:“呀,那瘫子新郎官,今儿倒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看着却英武的很呢!他既能骑马,之前还装什么瘸?”
宋桃儿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郑瀚玉那腿她是晓得的,他并非当真是瘫了,而是双膝有伤,难于行走,宫中的御医曾叮嘱,要他仔细保养,少让双腿受力,免得伤上加伤,及至无以复加的田地。今日,他竟然强行骑在了马上?
她忽然有些担忧,甚而有些埋怨他,不知轻重,更不知保养自己!
只是碍于眼下这境况,她当然说不得什么。
待成婚后,她可不许他这样了,宋桃儿暗暗想着。
郑瀚玉骑着一匹白蹄乌立在院中,他今日一袭喜服,头戴玉冠,灿烂的日头自上洒下为他罩上一片光辉。他本是武将出身,身材健硕,虽这几年不良于行,却并未懒怠修业,这副身躯魁伟依旧,骑在高头骏马之上,有如战神临凡,令人不敢直视。
来宋家看热闹的妇人皆咬指叹息,有几个甚而还红了脸——她们原本是来瞧宋桃儿笑话的,却不曾想她夫婿竟如此英伟,这天下好事都落她宋桃儿身上了!
郑瀚玉并未下马,他今日是命人用捆带将自己绑缚在马匹上的,为的便是能亲自登门迎亲。
这于他的腿伤不好,但他不在乎,他便是要亲自将桃儿接回府中,看着她成为自己的妻室。
老太太郑罗氏曾同他商议,自族中请一位堂兄弟来宋家代他迎亲——这也算是民间□□俗了,多的是那不能亲往而请兄弟相代的,甚而代为拜堂的都有。
郑瀚玉想也未想,一口回绝,这是他娶亲,他怎能看着他的桃儿被别的男人带回去?
宋家父子知晓这段内情,于他不能下马一事并未苛责,待行过诸般礼节,便将女儿送到了院中。
宋桃儿走到院里,已知吉时将至,由全福人搀扶着,向父母兄嫂弯腰行礼:“爹娘,哥哥嫂嫂,桃儿今日去了,万望珍重。”
宋家两个男人尚且罢了,杨氏却红了眼眶,刘氏更是失声痛哭起来,握着女儿的手不放。
民间婚配有哭嫁习俗,人尽皆知,倒也无人觉刘氏举动失礼,迎亲队伍里便走出几个妇人,劝住了刘氏,将宋桃儿送入喜轿之中。
郑瀚玉向宋家老两口拱手行礼道:“爹,娘,小婿便将新妇迎回,回门那日再一道前来看望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