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九)
  有效果总是好的,对马超来说,对凉州军来讲,肯定都是聊胜于无,那没错。而效果的大小,说起来马超他也清楚,这个不是自己能决定的,那是。自己是希望大了,可事实呢,显然不会像自己所想那样儿就对了。所以说最后如何,自己还是都能接受,那确实。所以说这个也没错,聊胜于无,有了总比没有好,比没有强。现在来说,希望是有,就是小,而且还
  很难成功,但是几率有啊。对马超对凉州军,可不就是那样儿,这个如今的形势啊,如此。在交趾的龙编,全琮和城头儿的江东军士卒,他们的压力可不小,哪怕凉州军就只是试探进攻,但是人家那么多人马呢,这个真是。所以他们自然还是感到了压力,那没错。再说全琮
  可真是,他本事不如马岱,那没错。如果说他是一流武将,是大将的话,那么其人不会觉得马岱有什么,毕竟其人都不如自己,那是。可如今现实就是马岱比他强,其人可是二流武将的巅峰,所以说不是全琮这么一个二流武将能比的。他距离巅峰的话,确实还有一块呢。
  所以说这个差距啊,怎么都有,没错。所以说全琮是比不了马岱啊,就是。其实别说是他了,就凌统的话,其人武艺是能超过马岱那么点儿,但是真说起来其他地方……就说经验,其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如马岱的,那没错。不过其人也是,比较倒霉的是马岱在南海碰到了凌操父子俩守城,这个他就怎么有比不上了,那是。而如今的全琮就他老哥儿一个,他都不如
  凌操,所以说如何能和马岱比呢,真的。其人是有本事不假,可马岱就是比他强啊,那也是。这个确实,全琮本事可以,但是分和谁比啊,他和宋谦、吕岱比,其人是强点儿,但是和马岱一比,就变成人家强了,那是。都是叫岱的不假,但是吕岱本事可不如人家马岱啊,
  那是。如果说前者还有超过后者点儿的,那么也就只有这个经验了,还不是说超过太多,那是有限的啊。不过不管如何,吕岱肯定是不如马岱的,要不然的话,其人就不是一郡的太守了,和孙策一起出征了,哪怕不是攻城的主将,可却也一定是主力的将领,孙策带着他走
  啊。确实,这个他带谁出征,那么孙策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说吕岱本事都超过马岱了,那么真是,这还是没问题的。可现实是他没超过,就只有做这么个太守,没别的了。当然郁林一丢,基本上太守什么的,就和他没缘分了,这个也是。毕竟江东军最后就剩下扬州那几个郡了,那可几个郡都有合适的人做太守,孙策自然是不会轻易就换人的,那是。可以说这
  个基本上没什么大意外的情况下,他确实是不会换人,那没错,所以说从交州退回去的那些太守,他们暂时是肯定当不了太守就对了。也正常,他们确实也都想了,不过大多还是不想当这个太守的,那没错。所以说在不当太守了,对他们来说,大多还是觉得不错。至于说
  官职什么的,之前自己是太守,那么之后,自己主公不让自己当太守了,就得说是和这个太守差不多的官职给自己才行,那都没错。要不然的话,官职还不知太守,那么可真就是,这个绝对是降职了,不是什么好事儿。孙策为了安定团结,他也不可能那么做啊。是不可能给他们升官什么的,但是没有大的错误的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让他们降职的,那都没错。
  毕竟孙策和马超和曹操都一样儿,那绝对是赏罚分明,这个可以说也算是最基本的,那没错。没有个赏罚分明,这个治军什么的,不严谨就要出问题,那是。处罚什么的另说,但是赏赐这个,所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这个道理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知道,那没错。说起来要做不到赏罚分明的话,那么早晚就要出问题,而且基本上还不会太小,那也是。
  因此,在三方那儿,尤其是军中,那绝对是赏罚分明,而且绝对不会说让将士,也包括谋士,让他们觉得自己主公是不公平什么的,那都没有。所以说这个肯定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他们可都知道该怎么做,那是。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那可以说都是很精明的一个,
  那真是没错。尤其曹操,那不光说他是奸雄一个,更是天下顶级谋士,在谋略这上,其实马超和孙策还是比不上其人的,那是。当然了,虽说那样儿,可凉州军不是都只靠着马超他老哥儿一个,手下人不也是。孙策江东军他们那边儿一样儿啊,不是靠着他一个,是所有人
  好吧,那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不就是如此嘛,那没错。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肯定不能说一个人好使,毕竟他们要带着一帮人呢,那是。而且更多的事儿,他们肯定也都是交给了手下,那是一点儿没错。对他们来说,确实也是乐得一身轻松,那可是不假,没错。所以说肯定不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如今他们有了如此发展,并且三分了天下,有如此的实力和势
  力。一个人本事,那能量什么的终究有限,关键是你马超、曹操还有孙策,那可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不是谁的属下谁的手下,那不是啊。因此,这个差距大了去了,区别大了,真的。哪怕他们就真是当属下做手下的,其实也不是说永远都靠着自己老哥儿一个吧,那绝
  对不是,所以说……该麻烦朋友的时候,也得是让人帮一下忙,这个很正常,那是。不过就说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几个的性格,哪怕说不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他们除非说是有了不得不求人的时候,他们才会开口去求人帮忙,而其他时候,他们确实都不会那么做啊,那
  是。毕竟几人性格作风在那儿摆着呢,让他们开口求人,这个并非就没有,但确实,没那么容易,肯定是。对马超、曹操和孙策他们三人来说,要总去求别人,那么肯定这个求人就不值钱了。所以说他们宁可是等价交换,让人去给他们做事儿,而他们给别人报酬什么的,也不会说是去求人,这个是。可以说他们尽量都不会那么做就是了,除非说是真就不行了,
  必须要求人的时候,那么确实,这个没办法,他们只能是那么做了。毕竟你和好友说起来也谈不上什么报酬不报酬的,真要是给了,绝对是疏远了,真的。毕竟真正的这个朋友,那还是用金钱衡量不了的,那是。所以说这个确实,绝对不合适,那么你求人的时候,就不是
  什么等价交换了,是彻彻底底求别人,那是。虽说他们是不想那样儿,可事情要真是到了那一步,那就得那么做,这个也正常。不过三人都是当主公做老大的人物,确实也就没有遇到过那样儿的事儿了,没错。如果说他们不是当主公做老大的,就只是当属下做手下的,那么确实,这个就不同了,可不就是,所以说……当主公做老大的,肯定好处多了,那是没错。
  所以说这个也是,当主公做老大的,虽说事儿肯定更多,那都不假,一点儿没错,但是那好处一样儿不少,这个也是啊,那对。所以说到底有多少是真一点儿都不想当主公做老大呢?也许有人没那想法,可绝对有不少人都那么想的,正常。有的人的野心还不小,那是。比如说司马懿啊,整个一司马家族,这个都不用多说了。而代表人物司马懿,那绝对是有野心还
  有本事的一个,那真没错。有的人有野心不假,可本事不够,这个也只能是不行,那没错。而有野心关键还有本事的那一个,那确实,不一般了,真的。就说司马懿,其人什么样儿,不用多说了。还是那话,三国争来争去,谁不想一统天下?但是历史上最后什么样儿了,就
  是三分归晋,是司马炎一统了天下,而司马家族的基础,那就得说是司马懿给打下来的,那可一点儿没错。当然了,司马家族是属于世家大族的一个,因此这个底蕴怎么都是有。不说有底蕴的世家大族多了,而且比他们司马家族强的又不是没有,但是最后依旧是司马家族
  夺取了天下,可不得不说,是司马懿给打下来的基础,那没错。没有司马懿,那么司马家族想要夺取天下,真就不一定是那样儿,肯定是要难多了,那没错。曹家并非就没有人,可和司马家族比,前者就不行了。曹操在的时候,那么司马懿确实,他估计没有大好机会的情况下,他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怎么样儿。但是曹操病逝了之后,可以说曹魏那边儿,应该说再
  也没有说能制衡司马懿的了,真心没了。曹操活着的时候,他不怕太多,哪怕知道司马懿其人有也行,但是他该用其人的时候,也一样儿用了。不过曹操在世的时候,真心是没太过重用其人,这个没错。但是到了曹丕那儿,就彻底变了,其人绝对是重用了司马懿,结果……
  司马懿是有本事,那可不假,没本事的话,也不至于说让曹魏那样儿。但是其人和本事一样儿的,那就是野心,野心就和他本事那么大,结果这个最后真就是……想其人没有野心,那倒是好了,可显然那不现实。司马懿那人的长相,就看得出来,那绝对是很难就屈居人下
  的一个,那是。曹操就看得出来,也知道其人野心不小,所以说明知道司马懿本事大,那绝对是天下顶级谋士的水平,可他却还是不重用其人,足以说明问题。但是他也不能所咔嚓了对方,显然那绝对不行。除非说司马懿犯事儿了,真就犯到了曹操手里,那么其人肯定是咔嚓了对方,这个没说的。但是司马懿其人小心谨慎,没犯错什么的,而其人的身份地位决
  定了曹操确实是不能轻易动他。司马懿是司马防之子,更是司马家族那一代的翘楚人物,可以说咔嚓了其人,那么就等于说是与司马家族为敌,虽说曹操不那么怕,但是这个却绝对是等于让司马家族投敌了,那不假。所以说司马懿不犯大错,曹操也绝对是不能动他。并且
  真咔嚓了其人,可以说他这边儿失去的绝对不止一个司马家族,那没错。但是他想法挺好,不重用司马懿就挺好,但是到了曹丕那儿,确实就变了。毕竟曹操是曹操,而曹丕是曹丕,并且后者能继承曹操大位,可以说司马懿是出了大力的,那可一点儿没错,说他是全力支持
  曹丕,那也没错。所以说其人最后成功了,还可能就不重用司马懿?不过显然,曹丕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不如自己父亲,但是和司马懿的关系,自己父亲也不如自己。曹丕说起来,其人和司马懿算得上是知己了,那没错。其人和司马懿的关系,就差是搞基了,真的。因此,其人要活着的话,司马懿也许能为了他们家族打基础,其他的,估计也不会做,
  那是。毕竟对司马懿来说,真心也是知己难求啊,那没错。说起来曹丕和曹操不同,后者不重用他,但是前者那是真心重用他。而曹丕不傻,他不知道司马懿有野心?可他更多是相信对方,那没错。曹丕不是说自己就比其人强了,那不是,但他却相信司马懿,这个一点儿
  没错。因此,他和他父亲是不同,曹操没和司马懿关系走得近,但曹丕和其人关系近,关键是他相信司马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