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
  夏长征一个头两个大。
  家里不留下人种地,交公粮让他全部花钱去买啊?
  “妈,接您去县里住是应该的,谁反对我揍死他,可家里不能没人看着吧,我们都挤在店后院,那地方有几间房您上次也瞅见了,全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得下?”
  店后院有四间房,撵走张满福和江莲香,房子其实也能住下。
  夏长征和张翠两个带着儿子夏俊宝住,夏红兵家人口多写,夏红兵和王金桂两人住一间,两个小儿子住一间,夏老太就委屈下和夏红霞挤一挤。
  四个房间不是挺完美?
  那些房子小的城里人,住的比这还挤呢!
  张翠看见夏老太和夏红兵两口子商量的兴高采烈,也把贤良淑德的面皮扯下:
  “家里的田地谁来照看我就不说了,都搬去县城住,家里几个男娃都辍学是吧?我和长征都是没地位的个体户,可解决不了三个小孩儿上学的问题!”
  她儿子夏俊宝要去城里上学,张翠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托人,可夏红兵和王金桂能生啊,除了夏红霞还有俩儿子,这都要算到张翠头上,她就是离婚也不肯养的。
  离婚!
  这年头忽然冒出来的,却咋都压不下去。
  张翠想着,她还有哪里需要夏家人帮助。
  老二两口子倒是可以压榨的老黄牛,可老二一家都跑了,老三夏红兵一家子都是偷奸耍滑的,真要把她逼急了,还不如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你要是敢把这群人带去县城让我养,这日子也不用过了!离婚,我们离婚!”
  第222章 爆炸威力有点猛(3更)
  张翠猛然把“离婚”说出口,夏家人都愣住。
  夏长征第一个不敢信,他也不想接老娘和弟弟一家去县城,这不还在想办法吗?张翠却忽然提出了离婚,夏长征顿时就急眼。
  “你说啥,你再说一遍!”
  指望他像老二一样,连婆娘孩子都管不好?
  夏长征大怒,立刻对张翠动起手。两口子打架,吓得小儿子哇哇哭,夏红兵看着不像是演戏,才去拉架。张翠鼻青脸肿的,牵着儿子夏俊宝就往外跑。
  “让她走!一个个的都要翻天!”
  夏老太捂住胸口,不让夏长征去追。夏长征也觉得演戏要演全套,在夏家人面前把门摔得哐当响:“这下大家都满意了?”
  夏红兵和王金桂都吓了一跳。
  老大两口子明明瞒着家里在外赚大钱,现在还一脸受委屈的表现,这是表演给谁看呢。
  夏老太也觉得张翠说离婚是打她脸。
  夏家有个儿媳妇离了婚,让周围的人都笑话夏家,现在张翠又说离婚,夏老太觉得是在威胁他!那股血往头顶冲的时候特别愤怒,等过了几小时,夏老太慢慢又能考虑问题了。
  张翠离婚的说法是威胁,说话却没错。
  夏家十来个人全搬去县城住,别说那间小吃店能不能养活这么多人,村里的田地岂不是全丢下?二儿子大军跑了,名下的田地还在,夏大军那份公粮和提留款必须要交。夏老太本来就在犯愁这钱要让谁来出,一家人要是都不管地里的活儿,等到交公粮是全部掏钱出来买么。
  夏长征两口子肯定有钱,张翠那么奸,还能把老三夏红兵一家五口的公粮和提留都帮忙交了?
  夏红霞在店里帮忙,偷奸耍滑的,却在留心小吃店一天能收到多少钱。
  一天就是好几十的收入,把本钱除开也能赚不少吧。夏老太想到张翠和夏长征每个月在安庆县赚几百块钱,却把她留在乡下过苦哈哈的日子,一颗心就像放在油锅里反复煎。
  两口子没良心啊!
  当她这个当妈的也不能把全家带了去,家里的活儿还需要人干。
  夏老太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却不想张翠牵着儿子跑回安庆县,一脸的鼻青脸肿都不需要多讲话,张满福哪里还不明白?
  张满福用菜刀狠狠砍在菜板上:
  “大姐,姓夏的敢欺负你,看我不拿刀砍死他们!打量我们老张家和姓刘的一样不中用啊?”
  刘芬受欺负,有刘芬性格的缘故,也因刘家是外地搬来的,在安庆县没啥根基。张家可不是,夏家算个鸟,姓张的可不是白给欺负的。
  江莲香也是帮着张翠说话,一个月两口子能赚100元,这店本来就是嫂子的,现在夏家老太婆想把她和张满福赶走,让夏家人来占这个便宜?
  江莲香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把身上的围裙一丢就要回家去叫人:
  “大姐,我们就不怕姓夏的,姐夫也是,咋对你下这么重的手!”
  三个人把店门关了,急冲冲离开。
  黄嫂在街对面看着,觉得自己不赚钱都没天理,张记年前的生意多么火啊,过了年就一日不如一日。老顾客都被黄嫂抢走,不着急如何挽回生意,一家人还窝里斗。做生意的人最怕家宅不宁,家里整天有烦心事拖累,那还有心思和精力搞生意?
  黄嫂开个店,别管是公婆,还是妯娌,甚至是家里的小孩儿,没有一个人敢和她闹心的。
  她是家里赚钱的主力,她说话受重视,家里人也没有和大团结过不去的。
  “我看张记这生意哟,说不定要黄。”
  黄嫂偷偷对帮忙擦桌子的婆婆说,她婆婆一针见血指出了本质:
  “该,谁叫他们心肠坏!”
  心肠好的话,漂亮又聪明的夏家闺女咋不帮他们?
  啥盖浇饭、盖浇面,黄嫂婆婆都没听过,不过这简单的东西赚钱啊,放着现成的财神爷不拜要往外面赶,张记不倒霉谁倒霉。
  年初四那天闹过一场,黄嫂和家里人才知道夏晓兰和张记有关系。
  人嘛都有个远近亲疏,夏晓兰帮黄嫂把生意做起来,黄嫂一家人肯定站在夏晓兰这边。黄嫂心想,夏晓兰那个未来堂姐夫真是瞎了眼,放着聪明又好看的夏晓兰不选,居然和夏晓兰的堂姐搅合到一起。
  考上大学又咋样?
  夏晓兰今年肯定也能考上大学,不也是大学生!
  那个夏子毓虽然是大学生,黄嫂觉得对方心思可能都花在如何抢男人上,论起聪明伶俐来,十个夏子毓捆起来都抵不上夏晓兰。
  夏子毓要是能干,咋不挽救下张记的生意?
  ……
  夏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夏晓兰虽然不知道,不过也能预料。
  老大一家似忠实奸,老三一家好吃懒做。
  没有了老黄牛般的二房在中间被压榨,夏长征和夏红兵两兄弟早晚要闹翻。夏长征两口子在县城开起店面,也算大河村的成功人士,原本把自私的面目藏得严严实实,随着两口子成了夏家最有钱的人,肯定会忍不住露了马脚。
  “张记”的存在就是不定时的炸弹,张翠和夏长征能瞒一时,却瞒不了一世。
  黄嫂快餐抢走“张记”的生意,也就提早激化了矛盾。夏家人自己内斗,自然顾不上再来找她麻烦,原本夏晓兰就是这样想的。不过在年初五夏大军被人怂恿着闹了一出后,夏晓兰觉得自己对夏家人的手腕还是太温和。
  她直接抽掉了夏子毓,以及“张记”能在县一中门口生意兴隆的靠山孙校长。
  孙校长想到夏子毓的“欺骗”,对张记就半点好感都没有,哪里还会照顾着张记。没有了靠山,又不能长袖善舞,张翠和夏长征还想安安稳稳赚钱么。
  想的倒挺美。
  小吃生意没啥门槛,想摆个小摊倒无妨,想要做大做强,任何生意都会惹来别人的眼红。
  夏晓兰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夏家人挖坑,矛盾啥时候激化爆发她就不关注了。反正她最近都没有空去学校,县一中的考试她都参加了,会直接参加豫南省统一组织的“预考”。
  时间大概在正式高考前两个月。
  也就是5月份的事。
  通过了“预考”才能参加高考,预考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能和最后的高考表现挂钩了。普通考生还剩两个月只能查漏补缺,总成绩并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夏晓兰从羊城回来,收到了周诚托人寄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这些都是有关建筑和室内装修的资料。
  刘勇拿着这些带彩图的杂志啊,心里那个踏实哟!
  第223章 个体户都好爱学习(4更)
  商都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籍肯定是有用的,刘勇每天学的废寝忘食。
  但那些枯燥的字资料如何能和彩图比呢!
  夏晓兰是因为在后世见过无数的装修实例,她自己装修过房子,她的工作和生活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的实例展示,她住过的酒店,甚至随便逛过的商场,随手买过咖啡的咖啡店……很少有不装修的地方。脑子里见过无数的装修,她甚至还见证了从90年代以后国内装修风格的变迁,她不是学室内设计的有啥关系,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一个房子大致该怎么装修。
  刘勇就不行了。
  农民出身,见识的装修实例少,现在图信息传递的方式又落后,让他凭空去想象简直太难。
  有了彩图的装修类杂志,简直是拯救刘勇于水深火热。
  他拿到这些资料,比收到夏晓兰送的公包还高兴。夏晓兰要拉他去裁缝店订做西装,刘勇还嫌弃耽搁时间,李凤梅也搞不懂:
  “你舅那样还穿啥西装啊,就算要穿西装,在店里随便拿两套不就行了?”
  夏晓兰说店里的西装不行,“舅舅要是把康伟家房子装的好,在京城就能接到订单,穿衣打扮上就得让人相信他有实力。”
  刘勇被拉去裁缝店里。
  自然不是那家夏晓兰租借过熨斗的店,商都的裁缝店多着呢,只要出得起钱,好料子也有。
  就是夏晓兰时间上催的急,让裁缝店老板挺为难。
  对开店做生意的人来说,没有困难是大团结不能打倒的,如果有,一定是大团结给的不够多!夏晓兰不吝惜工本费,裁缝店同意三天替刘勇赶制出两套西装,夏晓兰又要求西装要合身,不要搭住手背的长袖子,也不要堆在脚踝处皱巴巴的裤脚。
  垫肩可以有一点,但不能太夸张。
  总之衣服一定要和刘勇的身形刚好合适,夏晓兰给裁缝师傅的话是:
  “西装的大小,里面只能添件衬衣和毛线背心,不能再宽松更多了!”
  这么紧?
  现在没有人这样做西装啊。
  冬天穿西装里面还要加毛衣,一件西装做的那么小,万一长胖点,或者天气冷想多添件衣服在里面,岂不是扣子都扣不上?
  裁缝师傅深深皱着眉,他就烦和完全不懂行的顾客打交道。
  可这个不懂行的顾客看起来十分不缺钱,选的是最贵的料子,给的是两倍的工钱,裁缝师傅照着夏晓兰的说法记尺寸,再三强调,衣服做出来不好看可不肯退。
  尺寸如此扣扣索索,刘勇的个子也不高,这样做出来的西装别人想穿都不合适,夏晓兰要是不要货,裁缝店都找不到其他买家。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