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不等镇北王爷说话,章元敬继续说道:“再有一个,国家越是繁荣,越是强大,富裕的阶层也该越多才是。一个富人,就算是富可敌国的,将他抄家灭族了,这些银钱难道能分散给百姓们?就算是分给了贫民百姓,难道这些百姓以后的日子就能顺遂了?”
“贫穷,有时候是一种局限。”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觉得上辈子那些人类简史没白看,至少这会儿他能讲出正经的道理来。
人为什么会贫穷,出生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是后天造成的,就像是同样山区出生的人,有些可以越来越有钱,甚至成了所谓的富一代,有些经过后天的努力,至少能不愁吃喝的过一辈子,而有些人却越过越穷,越来越走向死圈子。
勤劳、努力、技巧、天分、性格,每一样都很重要,一味的资助对于贫穷的人而言,或许是一时蜜糖,迟来的毒药。
章元敬一直觉得慈善是好事儿,但慈善的原始目的,应该是改善或者改变对方的生活环境,走出那个困境,而不是光拿出一些钱,养着那些人。
想到上辈子一些新闻,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又说道:“下官不才,曾听闻过一件事。一家有三个兄弟,老大从小机灵,靠着做买卖发了家,便十分照顾下头的两个弟弟,弟弟们来要钱,他必定会给,于是便养的两个弟弟一个比一个懒惰。”
“二弟生性懒惰,被养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子儿女都靠着哥哥养着,有一日,家里头没米了,二弟便带着妻儿老小哭上门去要米粮,给了陈米还被要嫌弃不够新鲜。日复一日,大哥心中憋闷,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差,终有一日决裂了,弟弟到处说哥哥的坏话,家里头日子却还是过的乱七八糟,一穷二白。”
“有了这个教训,大哥照顾三弟的时候便说明了,钱可以给,但日子要自己过,给的钱,也仅仅够糊口,若要做其他事情,便要先写了借条。一开始,三弟也是心生抱怨,但被逼得没法子了,自己也想方设法的赚钱,大着胆子跟大哥借了钱,几年下来,虽然不比大哥富裕,倒是也能养活妻儿老小,日子过的越来越不错。”
章元敬看了看若有所思的镇北王爷,继续说道:“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次给人帮助,他会心怀感激,第二次,他感激便少了,再有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他甚至觉得这原本就是别人应该做的,反倒是理直气壮起来,依赖于这种帮助。”
镇北王爷抬眼看了他一下,冷笑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本王自然也知道,但天降横祸,百姓饥不饱腹的时候,难道还要见死不救不成?”
章元敬摇了摇头说道:“下官与王爷所说的,原就不是一件事。”
“天降横祸,百姓受灾,安抚灾民救助百姓,那是朝廷的责任,若是朝廷无为,便是为君者的失败,是朝堂上那些侃侃而谈的官员的失败。”章元敬想到关山的现状,倒是笑着说道,“王爷仁慈,下官翻查这几年关山的文书,已经少有人因饿因寒而亡。”
镇北王接受了这个夸奖,却又反问道:“若不是从那些世家贵族身上扣出银子来,天寒地冻的时候,就算把王府卖空了,本王也没办法救助那么多的百姓。”
感情王府走简朴路线,不是这位王爷没品位,而是实在是没钱。
章元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于百姓而言,论节流,王爷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免于缴纳各种苛捐杂税,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以施赈、放贷等方式将粮食发给百姓,因此路无饿殍,这已经做的足够好了,纵观大兴,能做到的仅有王爷一人。”
这个马屁拍的实在不错,就算是镇北王爷这会儿心情也好起来,看了看章元敬还说道:“就算是你这么说,也不能把问题糊弄过去,节流够了,那开源呢?”
作为一个王爷,一个典型的军事人才,镇北王爷其实很愁属地的治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并且关山地处偏僻,并不是那么好活络的地方。
章元敬笑了笑,继续说道:“下官以为,六令可行!
第一;民与民,民与官,官与官,当有竞争之意,若民有志向,有实力,不困科举,亦可选拔入吏,有机会,则民心向上,有竞争,则有毛遂;
第二;技可强国,亦可破敌,古有指南针孔明灯,若有一日,奇淫巧术若能与国有力,甚至,如雷霆炮一般,以一技之力便能守护大兴国土,兴之又有何不可?
第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一田一地一屋为己所有,则慎重之;
第四;国家富强,则民生兴盛,若医药得利,则民长寿,若无瘟疫疾病,若无幼子夭折,若无青年早丧,大兴之民繁盛矣;
第五;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却不知正因为有商,有花费,有比较,才有动力;
第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若能潜移默化的引导百姓的想法,则事半功倍,可为宗教,可为学派,但凡有利,则可用之。”
一开始,镇北王爷是坐着听的,慢慢的,他直起身体,向前倾靠近了章元敬,听的入迷,也听得认真,即使章元敬的话里头颇有几分大逆不道,他也并没有直接打断,反倒是仔仔细细的听了下来,并且认真的琢磨起来。
章元敬说完之后,背心也出了一身冷汗,实在是他的想法有些超前,甚至有些削减朝廷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说到底,这并不是传统的儒家说。
正常的儒家学派,看似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上却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百姓的产物,他奉行的是“德为本,财为末”和“富强在天”。
章元敬自己虽然是科举出来的,但他生长在另一个自由的世界,所以对于被动挨打十分反感,当然,若不是与镇北王爷的几次试探,发现这位心思直接,并且有一种大无畏,牺牲自己与贵族阶层也得养活百姓的心情,他也不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这些思想,这些话,这些计策,是他十几年的时间累积下来的,曾经的章元敬不知道有没有说出口的那一日,但是现在真的说出口了,章元敬心中也平白升起一股子的豪迈之气来,似乎自己真的能改变历史,做出一些成绩来似得。
镇北王爷听完,许久没有说话,然后却不提这个,指了指身边的位置说道:“章大人请坐,来人,来为章大人换一杯清茶。”
话音落下,立刻有人从外头进来,手脚迅速的换上了两杯新茶,前后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位进来上茶的人居然还是那位贾公公,而不是随意哪个丫鬟太监。
比起一开始的试探,冷漠,现在的镇北王倒是露出几分求贤若渴的意思来,他并未说自己的意思,反倒是抓着章元敬的没一点提议细细询问。
两人一问一答,一直到夜幕降临,茶盏也换了两三轮,两个人促膝长谈,一直到了深夜。
历史长河一划而过,当镇北王与章元敬都作了古,他们的这一场面见却被记载在史册之中,章元敬提出的六条方案更是被称为影响中州历史最大的变法,被总结为竞争、科学、产权、医学、消费、思想六大理论,传承千年。
而章元敬的一生,也永远伴随着六大法案的影响,甚至在历史之中,不少人因此对他的评论两极化,有人觉得他一心为民,确实是让中州大兴,但也有人认为,就是从章元敬开始,人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国家是富强了,人民却变得浅薄了。
126.渊源
从王府出来的时候, 日暮已经落到西山之后, 这一次, 章元敬并不是灰溜溜的被内侍带出来,而是镇北王爷面带几分笑意, 亲自将他送出了王府的大门。
章元敬抬了抬手, 笑道:“王爷不必远送,左右也就是隔了一条街,家中仆人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此次长谈, 下官受益匪浅, 还得多谢王爷的教导。”
章元敬的长处,在于他有超越时代千年的眼界和知识, 而镇北王爷的长处在于,他对关山了如指掌, 并且对这个地方具有绝对的掌控权。
在这里, 不管要做什么,都脱不开镇北王爷的支持, 章元敬非常明白这一点, 在这位王爷的面前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让他惊喜的是, 镇北王爷并没有因为他的超前意识而觉得他满口瞎话, 反倒是听得认真, 最后甚至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来, 不管他是为了名声, 还是真的听懂了那些话, 觉得有价值,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头。
拜别了镇北王爷,章元敬转身就上了马车,是的,自从到了关山,出入用的车倒是都用了马,毕竟关山一地马甚至比牛还要便宜一些。
谈了一天,章元敬也有几分疲倦,余全有些担心的问道:“大人,我们直接回家吗?”
自从来了关山,余全自然而然的改了称呼,不只是他,家里头从上到下,除了老太太和孙氏之外,都用大人来称呼章元敬,以免自家少爷被人慢待了去。
章元敬想了想,这个时候去衙门也没啥事儿,便说道:“直接回去吧。”
余全应了一声,谁知道马车刚驾到门口,却见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余全皱了皱眉头,却还是低声提醒:“大人,那个云通判在门口等着,看似等了不少时间了。”
章元敬张开眼睛,微微挑起眉头,大约也能猜到云通判为何而来。
他是从衙门直接被镇北王爷府的贾公公请走的,这个消息别说瞒住了,传的不要太快。云通判肯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暗地里肯定没少打听。
“贫穷,有时候是一种局限。”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觉得上辈子那些人类简史没白看,至少这会儿他能讲出正经的道理来。
人为什么会贫穷,出生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是后天造成的,就像是同样山区出生的人,有些可以越来越有钱,甚至成了所谓的富一代,有些经过后天的努力,至少能不愁吃喝的过一辈子,而有些人却越过越穷,越来越走向死圈子。
勤劳、努力、技巧、天分、性格,每一样都很重要,一味的资助对于贫穷的人而言,或许是一时蜜糖,迟来的毒药。
章元敬一直觉得慈善是好事儿,但慈善的原始目的,应该是改善或者改变对方的生活环境,走出那个困境,而不是光拿出一些钱,养着那些人。
想到上辈子一些新闻,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又说道:“下官不才,曾听闻过一件事。一家有三个兄弟,老大从小机灵,靠着做买卖发了家,便十分照顾下头的两个弟弟,弟弟们来要钱,他必定会给,于是便养的两个弟弟一个比一个懒惰。”
“二弟生性懒惰,被养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子儿女都靠着哥哥养着,有一日,家里头没米了,二弟便带着妻儿老小哭上门去要米粮,给了陈米还被要嫌弃不够新鲜。日复一日,大哥心中憋闷,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差,终有一日决裂了,弟弟到处说哥哥的坏话,家里头日子却还是过的乱七八糟,一穷二白。”
“有了这个教训,大哥照顾三弟的时候便说明了,钱可以给,但日子要自己过,给的钱,也仅仅够糊口,若要做其他事情,便要先写了借条。一开始,三弟也是心生抱怨,但被逼得没法子了,自己也想方设法的赚钱,大着胆子跟大哥借了钱,几年下来,虽然不比大哥富裕,倒是也能养活妻儿老小,日子过的越来越不错。”
章元敬看了看若有所思的镇北王爷,继续说道:“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次给人帮助,他会心怀感激,第二次,他感激便少了,再有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他甚至觉得这原本就是别人应该做的,反倒是理直气壮起来,依赖于这种帮助。”
镇北王爷抬眼看了他一下,冷笑道:“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本王自然也知道,但天降横祸,百姓饥不饱腹的时候,难道还要见死不救不成?”
章元敬摇了摇头说道:“下官与王爷所说的,原就不是一件事。”
“天降横祸,百姓受灾,安抚灾民救助百姓,那是朝廷的责任,若是朝廷无为,便是为君者的失败,是朝堂上那些侃侃而谈的官员的失败。”章元敬想到关山的现状,倒是笑着说道,“王爷仁慈,下官翻查这几年关山的文书,已经少有人因饿因寒而亡。”
镇北王接受了这个夸奖,却又反问道:“若不是从那些世家贵族身上扣出银子来,天寒地冻的时候,就算把王府卖空了,本王也没办法救助那么多的百姓。”
感情王府走简朴路线,不是这位王爷没品位,而是实在是没钱。
章元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于百姓而言,论节流,王爷减轻百姓赋役负担,免于缴纳各种苛捐杂税,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以施赈、放贷等方式将粮食发给百姓,因此路无饿殍,这已经做的足够好了,纵观大兴,能做到的仅有王爷一人。”
这个马屁拍的实在不错,就算是镇北王爷这会儿心情也好起来,看了看章元敬还说道:“就算是你这么说,也不能把问题糊弄过去,节流够了,那开源呢?”
作为一个王爷,一个典型的军事人才,镇北王爷其实很愁属地的治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并且关山地处偏僻,并不是那么好活络的地方。
章元敬笑了笑,继续说道:“下官以为,六令可行!
第一;民与民,民与官,官与官,当有竞争之意,若民有志向,有实力,不困科举,亦可选拔入吏,有机会,则民心向上,有竞争,则有毛遂;
第二;技可强国,亦可破敌,古有指南针孔明灯,若有一日,奇淫巧术若能与国有力,甚至,如雷霆炮一般,以一技之力便能守护大兴国土,兴之又有何不可?
第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一田一地一屋为己所有,则慎重之;
第四;国家富强,则民生兴盛,若医药得利,则民长寿,若无瘟疫疾病,若无幼子夭折,若无青年早丧,大兴之民繁盛矣;
第五;自古以来重农抑商,却不知正因为有商,有花费,有比较,才有动力;
第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若能潜移默化的引导百姓的想法,则事半功倍,可为宗教,可为学派,但凡有利,则可用之。”
一开始,镇北王爷是坐着听的,慢慢的,他直起身体,向前倾靠近了章元敬,听的入迷,也听得认真,即使章元敬的话里头颇有几分大逆不道,他也并没有直接打断,反倒是仔仔细细的听了下来,并且认真的琢磨起来。
章元敬说完之后,背心也出了一身冷汗,实在是他的想法有些超前,甚至有些削减朝廷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说到底,这并不是传统的儒家说。
正常的儒家学派,看似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实际上却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百姓的产物,他奉行的是“德为本,财为末”和“富强在天”。
章元敬自己虽然是科举出来的,但他生长在另一个自由的世界,所以对于被动挨打十分反感,当然,若不是与镇北王爷的几次试探,发现这位心思直接,并且有一种大无畏,牺牲自己与贵族阶层也得养活百姓的心情,他也不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
这些思想,这些话,这些计策,是他十几年的时间累积下来的,曾经的章元敬不知道有没有说出口的那一日,但是现在真的说出口了,章元敬心中也平白升起一股子的豪迈之气来,似乎自己真的能改变历史,做出一些成绩来似得。
镇北王爷听完,许久没有说话,然后却不提这个,指了指身边的位置说道:“章大人请坐,来人,来为章大人换一杯清茶。”
话音落下,立刻有人从外头进来,手脚迅速的换上了两杯新茶,前后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位进来上茶的人居然还是那位贾公公,而不是随意哪个丫鬟太监。
比起一开始的试探,冷漠,现在的镇北王倒是露出几分求贤若渴的意思来,他并未说自己的意思,反倒是抓着章元敬的没一点提议细细询问。
两人一问一答,一直到夜幕降临,茶盏也换了两三轮,两个人促膝长谈,一直到了深夜。
历史长河一划而过,当镇北王与章元敬都作了古,他们的这一场面见却被记载在史册之中,章元敬提出的六条方案更是被称为影响中州历史最大的变法,被总结为竞争、科学、产权、医学、消费、思想六大理论,传承千年。
而章元敬的一生,也永远伴随着六大法案的影响,甚至在历史之中,不少人因此对他的评论两极化,有人觉得他一心为民,确实是让中州大兴,但也有人认为,就是从章元敬开始,人们丢掉了礼义廉耻,国家是富强了,人民却变得浅薄了。
126.渊源
从王府出来的时候, 日暮已经落到西山之后, 这一次, 章元敬并不是灰溜溜的被内侍带出来,而是镇北王爷面带几分笑意, 亲自将他送出了王府的大门。
章元敬抬了抬手, 笑道:“王爷不必远送,左右也就是隔了一条街,家中仆人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此次长谈, 下官受益匪浅, 还得多谢王爷的教导。”
章元敬的长处,在于他有超越时代千年的眼界和知识, 而镇北王爷的长处在于,他对关山了如指掌, 并且对这个地方具有绝对的掌控权。
在这里, 不管要做什么,都脱不开镇北王爷的支持, 章元敬非常明白这一点, 在这位王爷的面前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让他惊喜的是, 镇北王爷并没有因为他的超前意识而觉得他满口瞎话, 反倒是听得认真, 最后甚至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来, 不管他是为了名声, 还是真的听懂了那些话, 觉得有价值,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头。
拜别了镇北王爷,章元敬转身就上了马车,是的,自从到了关山,出入用的车倒是都用了马,毕竟关山一地马甚至比牛还要便宜一些。
谈了一天,章元敬也有几分疲倦,余全有些担心的问道:“大人,我们直接回家吗?”
自从来了关山,余全自然而然的改了称呼,不只是他,家里头从上到下,除了老太太和孙氏之外,都用大人来称呼章元敬,以免自家少爷被人慢待了去。
章元敬想了想,这个时候去衙门也没啥事儿,便说道:“直接回去吧。”
余全应了一声,谁知道马车刚驾到门口,却见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余全皱了皱眉头,却还是低声提醒:“大人,那个云通判在门口等着,看似等了不少时间了。”
章元敬张开眼睛,微微挑起眉头,大约也能猜到云通判为何而来。
他是从衙门直接被镇北王爷府的贾公公请走的,这个消息别说瞒住了,传的不要太快。云通判肯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暗地里肯定没少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