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等回到自己的房中,赵九福才若有所思的问道:“邹大人,请问方才那位杜大人可否就是前一届的状元郎?”
  邹兆龙微微笑了笑,低声说道:“可不就是那位杜大人,赵大人,您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属下就先去忙去了。”
  赵九福自然不会阻止,不过知道那位杜大人就是前一届的状元杜志书之后,他倒是有些了解这位杜大人的冷漠和嫉恨了。
  毕竟同样是状元郎出生,赵九福一进来就是正六品的修撰,而他过了三年还留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小的编修,心中自然是会心生不满。
  赵九福对此并不在意,他一坐下来才发现虽然入朝为官了,但实际上他闲得很,毕竟修撰的职责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但是实际上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有专人管理,讲解经史这事儿是人人争抢的肥肉,轮不到他一个新来的人,草拟典礼之类的,礼部那边早就忙活好了。
  这么一看,其实只有掌修国史是他能做的,但实际上国史并不是时时都需要修撰的,赵九福初来乍到别说修撰了,连碰都碰不到。
  也怪道修撰无定员,这工作压根就是万金油,人家乐意让你干的时候能让你忙死,不乐意让你干的时候恐怕就得闲得长毛。
  第一日进入翰林院,赵九福心中并不着急,只是从书库里头拿出几本自己有兴趣的书看起来,一天功夫就这么打发过去了。
  期间赵九福还翻了翻系统,看到朝考成功获得的奖励。
  “叮咚,恭喜阿福,贺喜阿福,朝考勇夺第一名,获得积分奖励10000积分,通过朝考成功获得翰林院修撰称号,获得积分奖励10000积分,请宿主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看来他的猜测不错,进入官场之后的考试又是从头开始,第一次朝考就跟童生试的时候一样,也就是说他想要再大量获得积分就得靠官职提升了。
  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赵九福忽然叫住青竹,“绕个路,咱们去市集那边买一只幼犬。”
  青竹心中有些惊讶,但还是顺着他的话调转了方向,等到了地方却说道:“少爷,还是我进去买吧,这里乱哄哄脏兮兮的,可别脏了你的鞋子。”
  赵九福也没反对,只是嘱咐道:“买一只健壮点的犬,到时候也能看家护院。”
  青竹表示知道了,很快就从畜生集市里头抱出来一条黑狗,说是黑狗其实四只脚有些发黄,这条狗就是那种十分常见的土狗,长大之后身上的黑色估计也会变成黄色。
  赵九福想要接过去,青竹却说道:“少爷,这小狗身上还不知道有没有跳蚤呢,不如还是等回去洗了澡,您再逗着玩儿吧。”
  赵九福见那小狗活奔乱跳有几分机灵的样子就觉得喜欢,倒是也没有坚持这会儿抱着,等他们俩回去一说,赵老四倒是十分赞同,还说道:“有一条狗好,这好狗能看家,等我走了也能放心一些,这些天我来训一训,这狗从小就得好好教才得用。”
  于是赵老四就接过了照顾小狗的责任,但不知道为何家里头三个人,那小狗似乎知道谁才是真正做主的那个,甭管赵老四喂它多少顿饭,在赵九福面前它才是最听话的。
  青竹觉得奇怪,赵老四反倒是高兴,还说:“这狗机灵,知道认主的狗才是好狗。”
  赵九福蹲下来摸了摸小狗的脑袋,后者立刻伸出舌头舔他的手指,倒是让赵九福有些心虚起来。他突发奇想买了一只狗回来,那可绝对不是因为喜欢。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长寿丹稀释了,为了安全原本的一颗丸子稀释成了差不多一千份左右,每一份就是一口药液,赵九福后来自己又尝试喝了几口,但发现长寿丹对他已经失效了。
  长寿丹的效果虽然不算刺激,但赵九福也不敢直接拿赵老四或者青竹做实验,当时便想着买一条宠物做实验,真要是出了问题也不会很大。
  现在看着小狗一心依赖的样子,赵九福又有些下不了手了,他犹豫了一番先给小狗喂了一段时间的灵泉,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被起名为大黄的小狗越发的黏他。
  等大黄似乎适应了灵泉水之后,赵九福才给他服用了一份长寿丹稀释后的药液,这一日他把大黄挪到了自己的房中仔细观察。
  幸好大黄只是美美的睡了一觉,一觉醒来精神抖擞,看着似乎眼睛都明亮了许多,但像是赵九福那时候那种热血沸腾却没有出现,可见长寿丹还是有用,但效果确实是减弱了。
  第135章 四哥回乡
  赵老四站在船头的位置,恨不得垫着脚尖往前头看,算算时间距离他离开戴河镇已经有五个月有余,原本在京城陪着弟弟的时候还不觉得,这会儿越是靠近家乡,心中就越是想念,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到家里头。
  正在这个时候,船家走了过来,笑盈盈的说道:“赵老爷,船头风大,您在船舱里头坐着就是,等到了地方我再让人帮你搬行李下去。”
  赵老四心知肚明这船家这般的客气,不过是看在他有一个当官的弟弟份上,不过他倒是也领了这份好意,客气说道:“谢谢船家了,不过连日里坐船也觉得憋闷,还不如在船头痛快,你放心吧,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船家听了这话才略安心一些,口中又说道:“不是小老儿照顾不周就好,赵老爷若是有个一二,可不得让远在京城的赵大人担心吗。”
  提起赵九福,这船家的话越发多了,接着说道:“哎,咱们新亭府也是鸿运当头,要不怎么就除了赵大人这么一位文曲星状元郎,要我说赵大人那就是......”
  船家这一开始夸赞就听不起来,那千花百样的夸奖听的赵老四都耳朵发热,虽然他也觉得弟弟十分出色,但在船家的口中弟弟那就不是凡人,是神仙了。
  一开始上船的时候,赵老四还挺喜欢跟船家聊天的,谁不喜欢被人奉承呢,尤其是被夸奖的人还是他最喜欢的弟弟,但现在赵老四却开始觉得有些腻味和无奈。
  幸亏新亭府很快就要到了,到了这儿赵老四就会下船走陆路,到时候就用不着跟船家应酬,不得不说这么长时间来每天被变着花样儿夸,赵老四都有些受不了了。
  等到了地方,船家果然十分殷勤的派人送赵老四下船,虽说是给了船资的,对于这一点赵老四倒是也心中感激,毕竟他带着的东西可不少。
  之前他们三人一块儿上京赶考,三个人的东西也就装了一辆马车,如今回程他一个人带着的东西一辆车几乎都要塞不下了。
  这里头有赵九福专程在京城买的东西,说是要运回去给爹娘哥嫂,也有一路上他看着觉得新奇的,决定带回去给家里头尝尝鲜。
  而最最重要的东西,赵老四是绝对不肯放在马车里头的,他身上有一个藏在衣服里头的内兜,那是出门之前温柔特意给他缝制的。
  如今这个内兜里头除了盘缠之外,还放着几个白玉做成的瓶子,不说里头的东西,光是那白玉就不是凡品,赵老四一路上是小心又小心的保护着。
  从新亭府到戴河镇就不远了,赵老四虽然归心似箭,倒是也不能没日没夜的赶路,毕竟他还带着许多东西呢,虽说这边的治安不错,但走夜路总是容易遇到鬼。
  再有一个,赵老四知道自己在京城耽误了一段时间,这会儿捷报估计早就送到陈家村了,他也不急着回家报喜,反倒是比一开始的时候从容了一些。
  赵老四没打算在戴河镇停留,直接从城外就绕路往陈家村走,谁知道没走多久就看见赵老大正驾着车往这边来,看见他就高兴的叫了起来:“老四,你可算是回来了。”
  赵老四一瞧见来人也高兴,两兄弟互相拍了拍肩膀,赵老四才问道:“大哥,这时候你怎么往这边走,是家里头有啥事儿吗?”
  这时候都快要下午了,村里人赶集一般都是起大清早,下午没事不会出远门,所以赵老四才会这般来问。
  赵老大却笑着说道:“嗨,这不是想着你也该回来了,爹娘一直不放心,我琢磨着反正事情也不多,每天就出来走一趟看看,这不就接上了。”
  几个兄弟里头,赵老大不是最出色的,但他这个大哥当的十分诚恳,兄弟里头但凡是有事儿他都会搭把手,对爹娘也孝顺的很,这话倒是真像是他会说的。
  赵老四哈哈一笑,说道:“大哥来的正好,我车上东西多,走路也分外的慢,要不放一些在你车上吧,这样咱们俩一会儿就会到家了。”
  兄弟俩说干就干,赵老大还说赵老四一路累着了,一开始都不想让他动手,两人分好了东西往陈家村走,赵老大又说道:“阿福高中状元的事情衙门早就有人送了捷报回来,当时可把爹娘高兴的,当天就开了祠堂祭了祖先,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庆贺。”
  说到这里,赵老大又提了一句:“不过爹娘都记着阿福说过的话,若是有人送来太贵重的礼物便没有收下,不贵重的就都留下了,将来当做人情来走动。”
  赵老四点了点头,他爹娘向来疼爱阿福,又是一直有分寸的人,自然不会做对他不利的事情,要担心的还是其他几房有些拎不清的,不过想必爹娘也有打算。
  赵老大零零碎碎的说了许多家中事,不过他到底是男人,说的也都是大面上的事情,最后临了问道:“老四,你回来就回来了,怎么还带着了这么多东西?”
  赵老四只是笑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咱们快些走,等见了爹娘我一道儿说。”
  等到了村口,赵老大忽然说道:“咱们悄摸的进去,先别让人看到了。”
  赵老四一听就明白了,阿福中了状元这么大的事情,虽说如今大家都知道了,但若是看见他回来难免上来问东问西,倒是让他们一家人不能好好说话。
  正好这时候正是晚饭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头吃饭呢,赵家俩兄弟小心翼翼的驾着车往里头走,等到了赵家那一带就不用担心了,这边住着的就是赵家几兄弟,没旁人了。
  正在这时候赵老三家的门开了,只见赵老三端着饭碗出来,看见两辆马车顿时忍不住叫出声来:“大哥,老四!”
  赵老大连忙嘘了一声,喊道:“快吃饭,吃完了过来说话。”
  赵老三哪里还顾得上说话,进屋里头把饭碗撂下就直接往老屋走,屋子里头的几个人也听见了动静,纷纷放下饭碗跟了上去。
  赵老大一看,就喊了一句:“你去把老二也叫来吧。”
  赵老三有些不乐意,推了一把儿子说道:“去那头看看二伯在不在家,在的话喊他过来,不在的话就算了。”
  自从赵老二在城里头弄了铺子,生意确实是蒸蒸日上,如今他有一个状元的弟弟,自然不会有人跟他过不去,几年下来倒是积攒了一些家业,将当初丁家的宅子买了回来。
  如今赵老二虽然还是住在村里头,但时不时一家人会住在城里,随着时间过去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自从赵九福去了京城,赵老二回来的越发少了。
  赵顺昌也不乐意去,但在他家他爹的话就是王法,虽然他心里头急着听四叔说话,但还是乖乖的往另一边跑,心中埋怨二伯为啥住的那么远。
  幸亏陈家村也不算大,赵顺昌往那边跑了一趟回来,赵老四等人刚把东西全都搬到家里头,正在喝茶吃饭歇力气呢。
  赵顺昌松了口气,暗自高兴没错过听故事的好机会。
  他进门后不久,只看见赵老二也气喘吁吁的进来了,他手里头还抱着赵丁顺,后头跟着赵牡丹和丁氏,倒是没看见老丁氏,大约是觉得自己过来不好没来。
  一会儿功夫除了外嫁的女儿人都到齐了,这会儿老赵家的大院子都站的满满当当,不得不说当初老赵头分家的决定十分明智,不然就算是屋子足够住,这么多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也得有矛盾,断然不会跟现在似的和和睦睦。
  老赵头看了看来人,敲了一下自己的烟杆子说道:“好了,都到了,老四你慢慢吃,吃完了就跟我说道说道京城的事儿。”
  赵老四却知道他们都急着听,三俩口吃完抹了抹嘴,伸手将自家儿子抱在怀里头,这才开始说起来,他是从上京赶考的事情开始说的,专挑着有趣的事情说。
  对于一直留在陈家村,连戴河镇都没有离开过的赵家人而言,赵老四的话就跟说书似的,尤其是其中出现的主人公还是他们家最有出息的赵九福,这听的就更加入神了。
  等说到赵九福会试的时候遇到了疫病,老陈氏忍不住捂住了胸口,连声叫道:“这,这可如何是好,咱们阿福没事吧?”
  结果还是赵老大连忙安慰:“那铁定不会有事儿,阿福后头还得高中状元呢。”
  赵老四也点了点头,又跳过这一块接着说,一直说到赵九福高中状元跨马游街,屋子里头不管大人小孩都欢喜起来,几个还在读书的孩子更是心生向往。
  就是赵老四讲到这里,都忍不住捏了捏儿子的小脸,笑着说道:“阿安,以后好好读书,跟你小叔学习,将来也给你娘挣一个诰命回来。”
  赵顺安用力的点了点小脑袋,抬头说道:“爹,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孝顺你跟娘,也孝顺爷爷奶奶。”
  赵老四狠狠亲了一口儿子,温柔在一旁也露出盈动的眼神来,其余人却催着赵老四赶紧继续说,一直说到赵九福通过朝考进了翰林院,当了正六品的大官。
  赵家人其实并不知道正六品有多大,但他们知道知县是正七品的官员,赵九福一朝考中状元,这品级可是比知县还高了两级。
  老赵头的烟杆儿都听的差点忘了,他忍不住说道:“怪不得,怪不得,那时候捷报还是县太爷亲自送上门来的,这县太爷说话做事特别的客气,原来是因为这样。”
  老陈氏也满心欢喜,一直等到赵老四全部说完,才有人问道:“他四叔,你大包小包带回来那么多东西,那是阿福给咱们家捎带的吧?”
  第136章 见者有份
  不用说,会这么直截了当问出口的人只有邓氏,邓氏正用一双三角眼盯着那大包小包的位置看,一副恨不得扑过去打开来看的样子。
  赵老三都嫌弃自家婆娘丢人,皱了皱眉好歹没在大好的气氛下骂人,只是把人一把扯到了身后,邓氏撇了撇嘴不敢再说,显然也是有些怕赵老三的。
  赵老四见有人问起,索性就去把那些包袱一一打开,笑着说道:“也不全是,一些是我的行礼,一些是阿福托我一块儿带回来的。”
  赵老四将自己的一个小包袱拉开,才把剩下的堆到中间的桌上,笑着说道:“这些是阿福孝敬爹娘的,这些是给大哥家的,这些是给二哥家的,这些是给三哥家的,这些是给我家的。趁着大家伙儿都在,今天就带回去吧。”
  赵九福准备的东西不少,不说多贵重,但尽量是每个人都照顾到了,大部分都是京城那边时兴的东西,至少看起来十分新鲜。
  老赵头咳嗽了一声,皱眉说道:“怎么还给家里头带这么多东西,阿福好不容易考中了状元,在京城那边当官的开销也大,他还小不懂事儿,你这个哥哥也不劝着一些。”
  原本邓氏都要伸手去拿了,听见公公的话强行忍住了,只是心中十分不赞同,暗道赵九福现在都是当官的,从来也没听过当官的大老爷还缺钱啊。
  只是家里头其他人都觉得如此,赵老大也说道:“可不是吗,他当官之后跟同僚总得有人情往来吧,到时候会不会手头紧。”
  赵老二更知道一些官场人情往来的事情,也说道:“要不然咱们凑一凑,托人给他送一些银钱过去,好歹不能让阿福在外头寒碜了。”
  甚至赵老三也觉得如此,同样说道:“去年年底卖了蜜饯,咱家还有一些余钱在。”
  赵老四无奈说道:“这些道理我自然知道,那时候也是劝过阿福的,只是他说了,在京城那边的人情往来他心中有数,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忘记了家里头的人。”
  老陈氏摸着赵九福特意给她带的一匹棕红色布匹,含着眼泪说道:“阿福从小就是个孝顺的,如今考中了状元也是如此。”
  “这孩子从小就是有主意的人,既然他给大伙儿带了东西,那你们就开开心心的收下,别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只是阿福给你们带东西是情分,你们也得知道本分。”老陈氏又叮嘱了一句,尤其是在丁氏和邓氏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在老陈氏看来,自己现在的四个媳妇里头,小陈氏和温柔都不是惹事儿的人,但剩下的丁氏小心思太多,心里头估计是没把阿福当亲弟弟,邓氏就是脑子有些拎不清,之前被人忽悠了上门来说亲,不管教训了几次也没用。
  </div>
  </div>